[发明专利]一种回收利用四氯化钛生产中过细原料的设备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551382.7 | 申请日: | 2014-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913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1 |
发明(设计)人: | 江林;梁曦彬;赵海年;马海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G23/02 | 分类号: | C01G23/02 |
代理公司: | 甘肃省知识产权事务中心 62100 | 代理人: | 张克勤 |
地址: | 737103***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回收 利用 氯化 生产 过细 原料 设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四氯化钛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回收利用四氯化钛生产中过细原料的设备和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四氯化钛生产中,所用原料高钛渣中的过细物料(-200目)往往超过15%,虽然在生产配料过程中一般配备了收尘器对过细物料进行收尘,会收集部分过细物料,但大部分过细物料还是混杂在原料中进入到备料仓中,再被加入到氯化炉中进行生产利用。如果过细物料被直接加入到氯化炉进行生产,大部分的过细物料不会参与氯化反应而被气流带到后续系统中去,一方面原料中过细物料部分被浪费,使得生产成本增大;另一方面过细物料进入后续系统会对后续系统产生较大影响,过细物料的带入会加大收尘系统的处理负载,增大泥浆的产出,使得四氯化钛中的固含量提高,同时会使得后续过滤系统的处理负担会相应加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回收原料中过细物料以提高原料利用率以及维持系统高效稳定运行的回收利用四氯化钛生产中过细原料的设备。
本发明的另外一个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回收利用四氯化钛生产中过细原料的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回收利用四氯化钛生产中过细原料的设备,包括加料装置、分级机、第一级过细物料收集装置、第二级过细物料收集装置、石油焦粉料箱、粘合剂料箱、搅拌机、造粒机和干燥机,所述加料装置通过一次进风管与分级机连接,所述分级机的底部通过管道连接有合格粒度物料料箱,所述分级机的底部还连接有二次进风管,所述分级机的顶部通过管道与第一级过细物料收集装置连接,所述第一级过细物料收集装置的顶部通过管道与第二级过细物料收集装置连接,所述第二级过细物料收集装置通过管道与引风机连接,所述第一级过细物料收集装置和第二级过细物料收集装置的底部分别通过管道连接有过细物料料箱,所述过细物料料箱与石油焦粉料箱和粘合剂料箱分别与搅拌机连接,所述搅拌机上的顶部设有进水管,所述搅拌机与造粒机连接,所述造粒机与干燥机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加料装置包括依次从上向下连接的加料口、第一密封料仓和第二密封料仓,所述加料口与第一密封料仓之间设有第一电动平板闸阀,所述第一密封料仓和第二密封料仓之间设有第二电动平板闸阀,所述第二密封料仓与一次进风管之间设有第三电动平板闸阀。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级过细物料收集装置和第二级过细物料收集装置分别为旋风除尘器和布袋除尘器。
进一步地,所述分级机与合格粒度物料料箱之间的管道上设有第一电动卸料锁气阀,所述第一级过细物料收集装置与过细物料料箱之间的管道上设有第二电动卸料锁气阀,所述第二级过细物料收集装置与过细物料箱之间的管道上设有第三电动卸料锁气阀。
进一步地,所述一次进风管的进风端设有第一流量计和第一控制阀门,所述二次进风管上设有第二流量计和第二控制阀门。
进一步地,所述过细物料料箱与搅拌机之间设有第四平板电动闸阀和第一定量给料机,所述石油焦粉料箱与搅拌机之间设有第五平板电动闸阀和第二定量给料机,所述粘合剂料箱与搅拌机之间设有第六平板电动闸阀和第三定量给料机。
进一步地,所述进水管上设有进水流量计和电动调节阀。
一种回收利用四氯化钛生产中过细原料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加料:将加料装置中的原料通过引风机风压吹送从一次进风管进入到分级机中;
B、分离:分级机上的二次进风管二次进风,分级机将原料中合格粒度的物料进入到合格粒度物料料箱中,将原料中的粒径在0.074mm以下的过细物料依次送入到第一级过细物料收集装置和第二级过细物料收集装置中进行收尘后送入到过细物料料箱中;
C、搅拌:将过细物料料箱中的过细物料与石油焦粉料、粘合剂与水按照重量比100:20-40:0.2-0.5:5-8送入到搅拌机中进行搅拌;
D、造粒:搅拌均匀后送入造粒机中进行造粒;造粒直径为2-6mm;
E、干燥:制粒后平铺自然放置6-8天,或在干燥机中在温度为145-155摄氏度时干燥85-95分钟,干燥后的团粒掺入合格粒度物料中供生产使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级过细物料收集装置的入口压力为-100pa ~-1000pa。
进一步地,所述一次进风管与二次进风管的风量比为3-5: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5138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