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铜炉渣选矿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410550736.6 | 申请日: | 2014-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995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1 |
发明(设计)人: | 崔忠远;谢杰;张海廉;马忠鑫;赵寿红;江敏;李金智;管永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2C21/00 | 分类号: | B02C21/00;B03D1/00 |
代理公司: | 甘肃省知识产权事务中心 62100 | 代理人: | 孙惠娜 |
地址: | 737103***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炉渣 选矿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选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铜炉渣选矿工艺。
背景技术
铜炉渣是火法冶炼铜中产生的废渣,渣的数量随着铜冶炼生产量的增加而增加。金川铜炉渣因炉型不同,可分为转炉渣、闪速炉渣、合成炉渣、电炉渣等,其中转炉渣中含铜量相对较高,铜品位可达到3-12%,电炉渣中相对较低,铜品位也可达到0.6-0.8%。相对于国内大多数铜矿山而言,铜炉渣是一种高品位的二次资源。如何回收炉渣中的铜,国内外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目前浮选法在生产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但是冶炼炉型不同,缓冷过程不同,炉渣的性质也不同。根据对金川合成炉渣和电炉渣的矿物学研究结果,炉渣中铜矿物主要为斑铜矿、辉铜矿、铜铅硫化物、铜锌硫化物、锌铜硫化物;通过MLA矿物解离分析仪检测发现,炉渣中铜矿物嵌布粒度极不均匀,32μm约占70%左右。目前国内外在铜炉渣选矿上都采用传统的阶段磨矿、阶段选别浮选工艺,这种工艺是现有选矿技术中最有效的回收渣含铜的方法,但从综合回收率来说,始终在76-80%之间,主要原因是缓冷条件不同,造成渣结晶构造差异较大,再加上传统的磨矿浮选工艺在回收矿石中细粒级铜矿物的效果较差,是导致铜渣选综合回收率低的主要原因。因此要实现有效选别,有必要研究探索一种更加适合金川铜炉渣性质和现场实践的选矿新方法,最大限度地回收细粒铜矿物,提高渣选技术经济指标。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浮选机+浮选柱+立式搅拌磨选别联合的铜炉渣选矿工艺。
为解决本发明的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铜炉渣选矿工艺,其步骤如下:
步骤1:从冶炼运输来的铜炉渣包置于缓冷场缓冷72小时;
步骤2:缓冷后的物料先采用碎石机使物料粒度在500mm以下,然后采用破碎机使物料产品粒度为200mm以下;
步骤3:将破碎后物料输送至半自磨机进行磨矿,半自磨机的排矿经筛分粒径6mm以下的溢流矿浆进入一次分级作业,沉砂再返回半自磨机中;一次分级作业后的溢流矿浆再进入二次分级作业,二次分级作业的溢流矿浆进入搅拌槽,同时加入调整剂碳酸钠,一次分级作业和二次分级作业的沉砂通过球磨机磨矿后进入一次分级作业,其中一次分级作业溢流矿的细度为-200目含量为65-70%,其中二次分级作业溢流矿的细度为-400目含量为75-82%;
步骤4:将进入搅拌槽的步骤3中二次分级作业的溢流矿搅拌调浆,搅拌5-7分钟后,矿浆重量百分比浓度达到36-40%时进入一次粗选作业,浮选时间为25-30分钟,一次粗选作业的精矿作为最终产品进入浓密机进行浓密,尾矿进入二次粗选作业;
步骤5:将步骤4中一次粗选作业的尾矿进入二次粗选作业,浮选时间为15-20分钟,二次粗选作业的精矿进搅拌磨磨矿,搅拌磨磨矿后的排矿经旋流器分级后的溢流进入一次精选作业,沉砂返回搅拌磨形成闭路磨矿;二次粗选作业的尾矿进入一次扫选作业;
步骤6:将步骤5中经旋流器分级后的溢流进入一次精选作业,加水调浆使一次精选作业时矿浆重量百分比浓度为25-30%,一次精选作业采用浮选柱,浮选时间为15-20分钟,一次精选作业的精矿进入二次精选作业,一次精选作业的尾矿进入精扫选作业;二次精选作业采用浮选柱,浮选时间为15-20分钟,二次精选作业的精矿作为最终产品进入浓密机进行浓密,二次精选作业的尾矿进入一次精选作业;精扫选作业浮选时间为20-25分钟,精扫选作业的精矿进入一次精选作业,精扫选作业尾矿进入一次扫选作业;
步骤7:将步骤6中的精扫选作业尾矿和步骤5中二次粗选作业的尾矿进入一次扫选作业,一次扫选作业浮选时间为15-20分钟;一次扫选的尾矿进入二次扫选作业,一次扫选的精矿进入一次粗选作业中;二次扫选浮选时间为15-20分钟,二次扫选的精矿返回一次粗选作业中,二次扫选的尾矿作为最终产品进入浓密机进行浓密。
所述步骤1中缓冷采用自然缓冷12小时后喷淋冷却60小时的方式。
所述步骤3中搅拌槽中加入调整剂碳酸钠的量为80-100g/t。
所述步骤3中一次分级作业和二次分级作业的沉砂通过球磨机磨矿后进入一次分级作业时加入调整剂碳酸钠,调整剂碳酸钠加入量为260-300g/t。
所述步骤4中一次粗选作业加入Z200捕收剂75-115g/t和2#油起泡剂75-100g/t,调整剂碳酸钠加入量为80-120g/t。
所述步骤5中二次粗选作业加入Z200捕收剂45-55g/t。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5073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