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血液辐照仪有效
申请号: | 201410550120.9 | 申请日: | 2014-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244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04 |
发明(设计)人: | 郁朋;刘敏;陈爽;徐品;范梅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M1/02 | 分类号: | A61M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16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血液 辐照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领域,具体涉及了一种基于X射线的血液辐照仪。
背景技术
血液辐照是指血液经过X射线或γ射线照射处理后,灭活其中的具有免疫功能的淋巴细胞,保持其他细胞的功能活性。人体血小板或新鲜血液中都混有淋巴细胞,当这种异体的含有大量免疫活性淋巴细胞的血液或血液成分输入到免疫低下患者体内时,便可以引起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的发生,程度严重的可导致患者死亡。采用射线对血液或血液制品进行辐照可有效灭活血液中具有免疫活性的T淋巴细胞,输注经放射线辐照的血液或血液成分可有效预防TA-GVHD的发生,使输血更安全。血液辐照仪器根据TA-GVHD的预防机理,利用X射线装置或γ射线放射源,通过控制射线剂量,对血液及血液制品进行辐照处理,是对血液进行辐照处理的专用设备,其中γ射线对人体有危害,防护困难,并且放射性素的射线一直处于放射状态,因此需要做好辐射防护以及放射性素的管理等相关工作,增加了医疗成本。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血液辐照仪,其目的:用X射线放射源作为放射源,辐射计量可控、辐射均匀性好、安全性好,降低了医疗成本。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血液辐照仪,包括高压发生器、X射线管冷却系统、X射线管、辐照控制管理系统、血袋存放旋转机构和机身,高压发生器、X射线管冷却系统和辐照控制管理系统均设置在机身上,机身内设有防护室;
血袋存放旋转机构包括腔体、圆盘支架、套筒和电机,套筒通过轴承安装在防护室上,圆盘支架固定安装套筒上,腔体安装在圆盘支架的圆周上,电机固定在机身上,电机与套筒通过带轮传动机构连接;
所述的X射线管安装在圆盘支架的中心轴上;
高压发生器与X射线管电连接;
X射线管冷却系统的工作部分环绕在X射线管四周,且X射线管冷却系统设有外接水接头;
电机、高压发生器和X射线管冷却系统均与辐照控制管理系统电连接。
优选的,防护室侧壁的材质为重金属铅等材料。
优选的,腔体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且至少两个腔体均匀的分布在圆盘支架上,X射线管处在至少两个腔体的中心位置上。
优选的,还包括与防护室相应的防护门和与电机、高压发生器、X射线管冷却系统和辐照控制管理系统均电连接的数字LED显示器,防护门侧壁的材质与防护室侧壁的材质相同。
优选的,还包括设置在机身外侧壁的显示装置和血袋条形码扫描器,显示装置为可连接网络的显示器、触控屏或平板电脑,血袋条形码扫描器与显示装置电连接。
优选的,还包括容器,容器安插在腔体中,容器)上设有卡扣,腔体上设有与卡扣相应的卡槽。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密闭的防护室内,X射线管能发射出360度环形锥形X射线束对圆盘支架上的腔体中的血液进行辐射,并且由于电机驱动腔体围绕X射线管旋转,使血液、生物组织等能接收到均匀的辐射剂量,确保了辐射均匀性好;辐照控制管理系统控制高压发生器驱动X射线管进行辐射,使辐射计量可控;一切辐射都在防护室内,确保了安全性好,不需要其他的防护措施,降低了医疗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所公开的一种血液辐照仪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公开的一种血液辐照仪的防护室内的主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公开的一种血液辐照仪的的主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所公开的一种血液辐照仪的圆盘支架、腔体和容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所公开的一种血液辐照仪的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数字和字母所表示的相应部件名称:
1.X射线管 2.腔体 21.卡槽 3.辐照控制管理系统 4.电机5.圆盘支架 6.套筒 7.防护室 8.高压发生器 9.X射线管冷却系统 10.数字LED显示器 11.防护门 12.显示装置 13.血袋条形码扫描器 14.机身 15.容器 151.卡扣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5012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