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生活污水的环保净化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410549967.5 | 申请日: | 2014-10-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616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07 |
| 发明(设计)人: | 王玉南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新协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 代理公司: | 苏州广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34 | 代理人: | 徐萍 |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生活 污水 环保 净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方法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生活污水的环保净化方法。
背景技术
污水处理工艺就是对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各种经济、合理、科学、行之有效的工艺方法。
目前,不管是农业污水、工业废水、生活用水还是医疗废水,都不同程度的对人们的健康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危害,特别是生活用水,量非常大,单一的化学处理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需求了,所以人们需要更加满足要求的污水处理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生活污水的环保净化方法,具有可靠性高、工序简单、绿色环保等优点,同时在污水处理方法的应用及普及上有着广泛的市场前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生活污水的环保净化方法,步骤包括:
将生活污水暂时存储在集水池中,利用粗格栅打捞出体积大的渣滓,然后利用污水泵提升污水的高度后,再利用细格栅打捞体积小的渣滓;
将集水池中的污水排入隔油池中,并用气浮法去除污水中的油脂;
将去油后的污水排入沉砂池中,分离出污水中的无机颗粒;
将沉砂池中的污水排入到调节池中,均化水质;
通过污水提升泵进入缺氧池,利用缺氧微生物的降解能力将污水中有机高分子污染物分解成有机低分子污染物;
将缺氧池中的污水排入生化池,利用生物膜法对污水进行处理;
在人工湿地的进水区、处理区、出水区内铺设防渗薄膜,在处理区的底层铺设厚20-25cm、粒径40-60mm的粗碎石层,在粗碎石层上铺设厚30 -35cm、粒径20-40 mm的中碎石层,在中碎石层上铺设厚15-20 cm、粒径10-30 mm的细碎石层,在细碎石层上铺设10-12cm的土壤层;
在与金水区相连接的三分之一的处理区内种植芦苇,种植密度为15-20株/ m2 ,在另外三分之二的区域内种植茭白,种植密度为12-15株/ m2;
将生化池中的污水排入人工湿地的进水区中,并由进水区调节水量后进入处理区,使得处理区内的水深在45-55cm;
当人工湿地中的水符合排放标准后,经由出水区排出。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将生化池中的污水排入到沉淀池中进行沉淀,去除沉淀物。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水深处理区的坡度为1-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既可以对生活污水进行高效的净化,而且尽可能的减少了化学物质的使用,防止二次污染,更加绿色环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包括:
一种生活污水的环保净化方法,步骤包括:
将生活污水暂时存储在集水池中,利用粗格栅打捞出体积大的渣滓,然后利用污水泵提升污水的高度后,再利用细格栅打捞体积小的渣滓;
将集水池中的污水排入隔油池中,并用气浮法去除污水中的油脂;
将去油后的污水排入沉砂池中,分离出污水中的无机颗粒;
将沉砂池中的污水排入到调节池中,均化水质;
通过污水提升泵进入缺氧池,利用缺氧微生物的降解能力将污水中有机高分子污染物分解成有机低分子污染物;
将缺氧池中的污水排入生化池,利用生物膜法对污水进行处理,生物膜法具有对污染物去除效率高,硝化能力强,出水水质稳定,剩余污泥产量低,设备紧凑,操作简单等优点,而且生化池运行稳定,清洗周期长,产水能耗低,不需投加混凝剂,助凝剂等化学药剂,降低了运行成本,另外,池内污泥浓度高,耐冲击性能好,占地面积小,出水水质良好;
在人工湿地的进水区、处理区、出水区内铺设防渗薄膜,或者用粘土、膨胀土、沥青和油毡铺设防渗层,在处理区的底层铺设厚20-25cm、粒径40-60mm的粗碎石层,在粗碎石层上铺设厚30 -35cm、粒径20-40 mm的中碎石层,在中碎石层上铺设厚15-20 cm、粒径10-30 mm的细碎石层,在细碎石层上铺设10-12cm的土壤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新协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新协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4996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