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银精炼连续电解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410548841.6 | 申请日: | 2014-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641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07 |
发明(设计)人: | 丁旭;李雪松;刘德国;董福存;张萃;杨春玉;余秋雁;谢海春;肖明金;王荣;王建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C5/02 | 分类号: | C25C5/02 |
代理公司: | 昆明大百科专利事务所 53106 | 代理人: | 何健 |
地址: | 655011 云南省曲靖市***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精炼 连续 电解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银精炼领域,具体的,涉及银精炼连续电解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银电解精炼普遍采用妙季乌斯直立电解法按周期生产电解银粉。它以粗银合金或者多尔合金作阳极,悬挂于电解槽中,以钛板、不锈钢板或纯银板为阴极,在硝酸银溶液中进行电解,每个电解周期2~4天不等。随着电解的进行,阳极逐渐变小变薄,电流效率随之降低,电解周期结束后,剩余的残阳极需要从槽中取出清洗后再铸成阳极,极大地浪费了能源。此外频繁的出装槽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极易造成电解液污染和环境污染。有人研究应用阳极筐对银碎屑、小银块进行电解,虽然能够使残阳极率得到一定程度的降低,但由于还是依赖周期电解的方式进行生产,仍然无法避免出装槽带来的问题,而且银碎屑、小银块等形状不规则,极易形成接触不良,从而加剧电流效率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银精炼连续电解的方法,该发明具有提高电流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减少环境污染的优点。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银精炼连续电解的方法,本发明特征在于:
(1)将球形银珠装框,组成阳极,插入导电棒;阳极通过电解液与阴极形成回路,经直流电解析出银粉;
(2)通过定期向框内补加球形银珠,补充消耗的银珠,实现连续电解;
其中:所述的阳极框组中阳极框与阴极板的间距为10~15cm,电解液含HNO36~15g/L,Ag+60~150g/L;直流电解的电流密度为300~600A/m2,槽压1.3V~2.2V。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克服了传统电解过程存在的电流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等问题,通过定期补料,能够实现稳定的连续电解,达到提高电流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是将球形银珠装框,填充密实,并在框中插入导电棒,连接阴阳极并通直流电,球形银珠经电解析出银粉;电解过程中通过补加球形银珠连续电解。
实施例
准备好1600kg球形银珠,初次装料400kg;接通电源,阳极框与阴极板间距为15cm,初始电解液含HNO312g/L,Ag+130g/L电流密度600A/m2,开始电解,每隔4小时补加球形银珠32kg,槽压在1.3~1.7V范围内,连续电解持续217h,产出电解银粉1288.3kg,未电解球形银珠309.4kg,电流效率98.8%,产出的电解银粉符合国标1#银的要求,具体杂质成分如表1所示。
表1.电解银粉杂质成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4884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