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汽车铸铁加工的硬质合金刀片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547889.5 | 申请日: | 2014-10-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781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14 |
| 发明(设计)人: | 袁宏辉;彭建财;王权;唐琛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工具研究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2C29/08 | 分类号: | C22C29/08 |
| 代理公司: | 成都立信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51100 | 代理人: | 冯忠亮 |
| 地址: | 6105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汽车 铸铁 加工 硬质合金 刀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与金属材料切屑加工刀具有关,尤其涉及用于制备硬质合金刀具基体材料。
背景技术:
硬质合金自问世以来,被广泛地应用于金属切屑加工领域,一时间受到人们的青睐,但随着被加工材料的发展,硬质合金刀具也逐渐显现出不足的地方,相对于工具钢而言,硬质合金虽有良好的耐磨性,但韧性不足,相对于金属陶瓷而言,其耐磨性又比较差。而硬质合金本身要同时提高耐磨性与韧性是比较困难,为了提高其耐磨性,需要提高固溶体的含量或者降低合金中钴的含量,但与此同时韧性降低,为了提高合金的韧性,需要降低固溶体含量或提高合金中钴的含量,但耐磨性又降低,因此在实际应用的情况中要兼顾两者的平衡。
硬质合金刀在使用过程中,主要的失效方式为磨损和崩刃,而磨损又分为:机械摩擦磨损、黏结磨损、扩散以及氧化磨损,机械摩擦磨损存在所有加工的情况,工件材料硬度越高,硬质点越多,刀具磨损越严重。黏结磨损、扩散以及氧化磨损主要出现在高温情况下,黏结磨损在切削塑性高、黏结性强,切削温度高的情况下最容易发生;在高温高压的时候,刀具与被切削件之间产生元素扩散,从而引起扩散磨损。
汽车铸铁件加工时,由于铸铁的硬度很高,再加上表面有氧化皮,刀具磨损快且易崩刃,因此对刀具要求有高的抗冲击性和耐磨性。传统的铸铁加工主要是以钨钴硬质合金刀具为主,并向其中单独添加少量的TaC、TiC、NbC、Cr3C2来改变其磨损性能。例如专利US2007134517公开了一种用于铸铁车削的硬质合金基体,其成分为6—8%的Co,2—3%的TaC,0.2—0.35%的NbC,其余为WC。专利CN201010500969.7公开了一种汽车铸铁加工用硬质合金刀片及其制备方法,其成分为7—9%的Co,1—3%的TaC,其余为电解WC。专利CN201110420253.0公开了一种用于铸铁车削加工的硬质合金及其硬质合金涂层刀片,其成分为粘接相含量为4—10%,Cr占粘接相的1—10%,立方碳化物的含量为0.5—2%,其余为WC。上述专利文献中所述的技术方案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耐磨性以及韧性,但单独添加的TaC、TiC、NbC等并不能有效地发挥其性能,特别是TaC、TiC,在烧结过程中因烧结温度远远低于碳化温度而无法获得完全的固溶体,从而影响其强度性能。不同时具有高的抗冲击性和高的耐磨性。本发明刀片在汽车铸铁加工方面具有良好的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一种既有较高的抗冲击性,同时又有较好的耐磨性的用于汽车铸铁加工的硬质合金刀片。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用于汽车铸铁加工的硬质合金刀片,粘结相Co含量为5~7%,固溶体(W,Ti,Ta)C含量8—12%,TaC含量0.5—2%,其余为WC,硬质合金中WC的粒径范围为1—1.5um,固溶体粒径为WC平均粒径1—1.5倍。
粘结相Co含量为5.5~6.5%。
所用固溶体(W,Ti,Ta)C为不饱和固溶体。
固溶体(W,Ti,Ta)C中TiC/TaC/WC的重量比为3:2:5。
制备方法如下:按照配方,将平均粒径分别为2—3um的WC、1.5—2um的(W,Ti,Ta)C、1um的TaC以及1um的Co,按比例混合,以己烷为湿磨介质,每公斤粉末加300毫升,球料比为4:1,球磨时间64h,参蜡混合2h,干燥制粒后压成刀片毛坯,在温度1425℃下低压烧结1.5h。
本发明与现有的技术相比优点在于:
本发明从化学成分上添加了(W,Ti,Ta)C三元固溶体,能够充分发挥Ti以及Ta的优良性能,TaC作为抑制剂可以起到细化WC晶粒作用,提高合金的硬度,(W,Ti,Ta)C也能够改善合金的高温性能,从而进一步加强合金的耐磨性,其中的TiC使得合金对碳的敏感降低,从而能够改善合金的烧结性能。本发明的刀片硬度为91HRA以上,强度为2000Mpa以上,同时具有高的抗冲击性和耐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被冲击材料主视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图3为图1的D—D剖视图。
图4 为被冲击材料的轴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对本发明做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工具研究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工具研究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4788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