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缩堵转换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10547265.3 | 申请日: | 2014-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5892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13 |
发明(设计)人: | 杨璨;安鸿;韩金刚;李谋逵 | 申请(专利权)人: | 眉山中车制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51/00 | 分类号: | F16K51/00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51214 | 代理人: | 刘凯 |
地址: | 620010 四川省眉***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转换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主要用于实现空气控制阀阀体内部多种孔径转换的缩堵转换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在空气控制阀的使用中,通常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利用通气孔孔径的大小来控制空气控制阀阀体内部各腔室之间空气压力的通量大小,而现有用于控制通量大小的结构较为复杂,运行不够稳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紧凑,能够实现多种孔径转换,以满足空气控制阀对孔径要求的缩堵转换结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缩堵转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缩堵杆和缩堵套,所述缩堵套套接在缩堵杆上并与之螺纹连接,在所述缩堵杆上设置有中心通孔以及与中心通孔连通的径向通孔,所述缩堵套与空气控制阀阀体密封连接,通过旋转缩堵杆控制所述缩堵杆上径向通孔的开闭。
本发明所述的缩堵转换结构,其在所述缩堵杆下端部固定连接有缩堵垫,所述缩堵杆的上下两端均形成台阶结构,通过正反旋转缩堵杆使其相对于缩堵套移动,并利用缩堵杆两端台阶结构的台阶面与缩堵套两侧端面的配合,控制所述缩堵杆上径向通孔的开闭。
本发明所述的缩堵转换结构,其所述缩堵套呈锥形,所述缩堵套与空气控制阀阀体之间采用锥螺纹连接密封,在所述缩堵杆与缩堵套的上端面分别设置有一字槽或十字槽。
本发明利用螺栓紧固原理,通过正、反向旋转缩堵杆,来实现缩堵杆上径向通孔的开闭,而缩堵杆上中心通孔始终处于连通状态,这样,通过径向通孔的开闭,实现了多种孔径的转换,有效控制了空气通量的大小,以满足空气控制阀在不同需求下对孔径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在大孔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在小孔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小孔状态下在空气控制阀内的使用状态图。
图4是本发明大孔状态下在空气控制阀内的使用状态图。
图中标记:1为缩堵杆,2为缩堵套,3为缩堵垫,4为中心通孔,5为径向通孔,6为空气控制阀阀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所示,一种缩堵转换结构,包括缩堵杆1、缩堵套2和缩堵垫3,所述缩堵套2套接在缩堵杆1上并与之螺纹连接,在所述缩堵杆1上设置有中心通孔4以及与中心通孔4连通的径向通孔5,所述缩堵垫3通过焊接、铆接、压套或是其它方式固定连接在缩堵杆1下端部,所述缩堵杆1的上下两端均形成台阶结构,通过正反旋转缩堵杆1使其相对于缩堵套2移动,并利用缩堵杆1两端台阶结构的台阶面与缩堵套2两侧端面的配合,控制所述缩堵杆1上径向通孔5的开闭;其中,所述缩堵套2呈锥形,所述缩堵套2与空气控制阀阀体6之间采用锥螺纹连接密封,在所述缩堵杆1与缩堵套2的上端面分别设置有一字槽或十字槽,能够方便地将缩堵转换结构从空气控制阀阀体内拆卸下来,可维护性强。
如图2所示,正向旋转缩堵杆,当缩堵杆上端部的台阶结构的下端面与缩堵套上端面贴合时,所述缩堵杆上的径向通孔位于缩堵杆与缩堵套的螺纹连接部内,空气压力仅能从缩堵杆中央的中心通孔进入阀体,此时实现小孔径的转换;如图3所示,用一字改锥或十字改锥将处于图2所示的缩堵转换结构整体旋入阀体内,实现缩堵转换结构与阀体的连接密封。
如图1和4所示,反向旋转缩堵杆,当缩堵杆下端部台阶结构的缩堵垫上端面与缩堵套下端面贴合时,所述缩堵杆的径向通孔打开,空气压力不仅能从缩堵杆中央的中心通孔进入阀体,还能从缩堵杆的径向通孔进入阀体,中心通孔和径向通孔的通量之和等同于一个大孔的通量,从而实现了大孔径的转换。
本发明结构紧凑,利用螺栓紧固原理,使两个工作位置均能实现定位功能,通过正向旋转压紧缩堵套端面实现小孔径转换,通过反向旋转压紧缩堵套另一端面实现大孔径转换。而且根据实际情况,所述缩堵杆上的径向通孔可沿缩堵杆轴向设置多组,通过控制不同径向通孔的开闭,实现空气控制阀阀体内部多种孔径转换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眉山中车制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眉山中车制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4726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布料填充防脱方法
- 下一篇:电磁先导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