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细长弯曲型毛细管内壁的循环清洗装置及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546722.7 | 申请日: | 2014-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249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04 |
发明(设计)人: | 党海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08B3/10 | 分类号: | B08B3/10;B08B1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新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13 | 代理人: | 郭英 |
地址: | 20008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细长 弯曲 毛细管 内壁 循环 清洗 装置 制造 方法 | ||
1.一种细长弯曲型毛细管内壁的循环清洗装置,它包括水箱盖(1)、水箱(2)、增压泵(3)、支架(4)、电源适配器(5)、出水分流装置(6)、回水分流装置(6′)、电加热炉(7),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水箱(2)的箱体开有三个通孔,分别为水箱排水口(14)、水箱出水口(13)和水箱回水口(15),排水接头底座(19)、出水接头底座(19′)、回水接头底座(19″)分别依次焊接在水箱排水口(14)、水箱出水口(13)和水箱回水口(15)上,出水接头底座(19′)和回水接头底座(19″)上分别安装有出水接头(31′)和回水接头(31″),排水接头底座(19)上安装排水龙头(25);水箱(2)的水箱正面板(18)的上端留有长条形的水箱边槽(16),水箱正面板(18)的中间部位分别设置出水分流器固定座(17)和回水分流器固定座(17′);
所述的支架(4)内部用隔板(27)分隔成大小两块区域,较大的区域内放置电加热炉(7),较小的区域内放置电源适配器(5);支架(4)的支架上端面(28)之上焊接四个档位块(26),水箱(2)安装在这四个档位块(26)之内,支架上端面(28)上四个档位块(26)之外的区域平面上用于安装固定增压泵(3);
所述的出水分流装置(6)由出水分流接头(8)、出水分流器(9)、出水调节阀(10)、出水分流软管(11)和出水分流管接头(12)组成,所述的回水分流装置(6′)由回水分流接头(8′)、回水分流器(9′)、回水调节阀(10′)、回水分流软管(11′)和回水分流管接头(12′)组成,出水分流装置(6)安装在出水分流器固定座(17)之上,通过出水分流接头(8)和过渡软管(22)与增压泵(3)的增压泵出水口(24)相连,回水分流装置(6′)安装在回水分流器固定座(17′)之上,通过回水分流接头(8′)和回水软管(21)与水箱回水口(15)相连;
所述的增压泵(3)的增压泵进水口(23)通过出水软管(20)、出水接头(31′)以及出水接头底座(19′)与水箱出水口(13)相连,增压泵(3)的增压泵出水口(24)通过过渡软管(22)与出水分流装置(6)的出水分流接头(8)相连;细长弯曲型毛细管(29)通过两端的管端接头一(30)和管端接头二(30′)分别与出水分流管接头(12)和回水分流管接头(12′)相连,打开出水调节阀(10)和回水调节阀(10′),使整个清洗回路贯通;在水箱(2)内注入清洗液,给电加热炉(7)通电后,将清洗液加热,再通过增压泵(3)的作用,清洗液从水箱出水口(13)处流出,流经出水软管(20)、增压泵(3)和过渡软管(22),然后通过出水分流接头(8)进入出水分流装置(6),在出水分流装置(6)内部,清洗液通过出水分流器(9)和出水调节阀(10)的作用,经过出水分流软管(11)和出水分流管接头(12)分配进入细长弯曲型毛细管(29)的内壁,在对细长弯曲型毛细管(29)的内壁进行清洗之后,清洗液经过回水分流管接头(12′)和回水分流软管(11′)接入到回水分流装置(6′)上,经过回水调节阀(10′)和回水分流器(9′)的作用,通过回水分流接头(8′),集中回流至回水软管(21)内,再通过回水软管(21)回流至水箱回水口(15),这样就对细长弯曲型毛细管(29)的内壁进行一次完整清洗,增压泵长时间开动,清洗液在清洗回路中循环流动,直到内壁污垢完全洗净为止;细长弯曲型毛细管(29)的外壁亦浸泡在水箱(2)内的清洗液里进行浸泡清洗;当细长弯曲型毛细管(29)的内外壁的清洗液清洗阶段结束后,关闭电加热炉(7)和增压泵(3),通过水箱排水口(14)处的排水龙头(25)将废弃清洗液排出,此后打开水箱盖(1),向水箱(2)内倒入纯净水,清洗过滤之后再排出水箱(2),最后在水箱(2)内注入纯净的去离子水,打开增压泵(3),利用纯净的去离子水对细长弯曲型毛细管(29)的内壁以及外表面进行最后漂洗,完成清洗工作;从而共同组成一种细长弯曲型毛细管内壁的循环清洗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46722.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