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玉米定向种子带播种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546528.9 | 申请日: | 2014-10-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551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07 |
| 发明(设计)人: | 徐丽明;何绍林;邢洁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A01C7/06 | 分类号: | A01C7/06;A01C7/2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卫平智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2 | 代理人: | 董琪;郝亮 |
| 地址: | 10019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玉米 定向 种子 播种 装置 | ||
1.一种玉米定向种子带播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施肥单元、开沟单元、恒力铺放单元、夹持输送单元、预压单元、种子带切断单元、覆土及镇压单元。
所述施肥单元包括:三点悬挂机架(2)、施肥开沟器(3)、肥箱(1)、地轮(4),施肥开沟器(3)和肥箱(1)通过螺栓与三点悬挂机架(2)连接,地轮(4)安装在三点悬挂机架的两侧,地轮(4)起支撑作用,并由地轮(4)驱动排肥器排肥;
所述开沟单元包括:播种开沟器(6)、导沟轮(7)、平行四杆机构(5),平行四杆机构(5)的铰链孔通过螺栓安装在三点悬挂机架(2)上,播种开沟器(6)使用U型螺栓与平行四杆机构(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导沟轮(7)安装在播种开沟器(6)的后端;
所述恒力铺放单元包括:机架(13)、种子带轮(8)、种子带轴(12)、摩擦盘(15)、摩擦齿轮(16)、摩擦轴(14)、调力弹簧(17)、种子带检测模块(31),种子带轴(12)用轴承座固定在机架(13)上,种子带轮(8)和一个摩擦齿轮(16)安装在种子带轴(12)上,另一个摩擦齿轮(16)与磨擦盘(15)、调力弹簧(17)安装在另一根轴上,通过调节调力弹簧(17)的压缩量调节磨擦盘(15)与摩擦齿轮(16)间的摩擦力大小;种子带检测模块(31)可以在线检测种子带(30)剩余量,当种子带将要铺放完毕时,可以及时更换种子带。
所述夹持输送单元包括:支撑板(20)、仿形撑杆(19)、仿形弹簧(18)、同步带(21)、导种板(9)、压带板(22)、调节弹簧(23),支撑板(20)通过铰接点与机架(13)相连,同步带(21)安装在支撑板(20)上,导种板(9)与压带板(22)用调距弹簧(23)连接在一起,通过调节弹簧的压缩量来调整压带板(22)与同步带(21)之间的间隙。
所述预压单元包括:固定支架(25)、预压轮(24),预压轮(24)装在固定支架(25)上,因预压轮(24)与支撑板(20)的间距固定,可以保证预压轮(24)能均匀地对种子带施加压力。
所述种子带切断单元包括:电磁行程开关(28)、切刀(26)、立柱(27),电磁行程开关(28)和立柱(27)安装在支撑板(20)上,切刀(26)通过与电磁行程开关(28)之间使用螺栓连接,且放置在带有导向槽的立柱(27)内。
所述覆土及镇压单元包括:圆盘式覆土器(10)、镇压轮(11),圆盘式覆土器(10)安装在播种部件后部,镇压轮(11)放置在整机机架的后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沟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开沟器(6)后面紧跟有导沟轮(7),避免了土壤回填种沟,可形成平整的沟底。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力铺放单元,其特征在于,采用摩擦齿轮(16)与摩擦盘(15)传动形式,通过调节齿轮(16)与摩擦盘(15)之间的压力值,为种子带轮(8)铺放提供恒定的拉力。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持输送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夹持输送单元采用仿形撑杆(19)与机架(13)连接,能随地仿形,有效保护夹持输送单元,保证播种深度的一致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持输送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夹持输送单元采用带挡块的同步带(21)输送种子带,通过调节导种板(9)与压带板(22)的间距,调节种子带在输送过程中的松紧程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压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预压轮(24)与支撑板(20)的间距固定,可以保证预压轮(24)能均匀地对种子带施加压力。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种子带切断单元,其特征在于,电磁行程开关(28)在通电后,驱动切刀(26),切断种子带。实现播种装置在地头顺利转弯,不影响种子带的铺放。
8.如权利要求1至7所述的玉米定向种子带播种装置,其特征在于,将预制的玉米定向种子带铺放种沟当中,保证其定向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大学,未经中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46528.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