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图书馆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410545625.6 | 申请日: | 2014-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489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1 |
发明(设计)人: | 薛士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彩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8 | 分类号: | H04L29/08;G06Q50/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联网 技术 智能 图书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书馆系统,尤其是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图书馆系统。
背景技术
物联网是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智能图书馆是利用物联网技术,包括RFID技术、传感器技术、WiFi无线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多种技术,实现图书馆的图书感知、环境感知、人员感知,形成一个集服务与管理于一体的全方位、智能化的体验环境。
物联网是智能图书馆实现的关键技术,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图书馆,从服务的角度来说,可以通过物联网技术全面、实时地获取图书、人员、设备等信息,图书馆服务场所不再局限于图书馆建筑之内,服务方式也由面对面变为可通过网络或其他通讯工具进行,用户接受图书馆服务的设备则会拓展到各类智能移动设备、数字电视等其他智能设备,服务过程由读者、图书、图书馆管理系统之间的单向服务变为三者之间的网状服务过程,服务原则也由强调按时服务变为强调及时服务;从管理的角度来说,物联网技术为实现图书流、人员流、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等的整合化管理提供了条件;从环境的角度来说,图书馆的馆舍借助于物联网技术,能达到智能楼宇的水平,实现水控、光控、温湿度调节、安保监控、电子会议系统等功能。
现有智能化图书馆系统与读者交互方式单一、功能简单。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图书馆系统。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图书馆系统,由感知层、传输层和应用层三层体系架构组成,所述感知层包括贴有射频标签的图书馆设备、ZigBee模块、二维码标签、温湿度传感器、摄像头和智能手机,所述传输层包括移动通信网、互联网、校园网、WiFi、ZigBee网和蓝牙,所述应用层的支撑平台包括图书管理系统、物联网信息库和云计算平台。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智能图书馆系统,利用RFID与其他技术相结合,能够实现图书、设备、人员、环境的感知,图书与设备的感知通过RFID标签、ZigBee模块完成,环境的感知通过温湿度传感器、摄像头完成,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利用智能手机感知人员,并通过WiFi技术进行定位,再由各种网络的通信进行信息的传递,然后由相应的系统负责收集、加工、处理,最终实现各种智能的读者服务、管理和智能的馆舍。
本发明提供的智能图书馆系统,具有主动、全方位、深层次的服务特点。利用智能手机便携式网络终端实现读者与图书馆之间的多维交互,读者与智能图书馆系统可以进行随时随地的交互,借助于物联网中的设备与网络,读者与图书、读者与图书馆员、读者与读者之间的交流会更加方便快捷。另外,本发明提供的智能图书馆系统将读者的操作行为记录到数据库中,根据大量的历史浏览信息推测读者的阅读爱好与使用习惯,系统为每个用户建立个性化的偏好模型,定时推送馆藏资源信息、讲座信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借助于“云”的强大计算能力和存储能力,使得图书馆中的各种信息能够与互联网中的其他信息进行融合,实现读者与图书馆之间的多维交互,也为图书馆进行智能化的读者管理提供了很好的支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图书馆系统的框架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图书馆系统,由感知层、传输层和应用层三层体系架构组成,所述感知层包括贴有射频标签的图书馆设备、ZigBee模块、二维码标签、温湿度传感器、摄像头和智能手机,所述传输层包括移动通信网、互联网、校园网、WiFi、ZigBee网和蓝牙,所述应用层的支撑平台包括图书管理系统、物联网信息库和云计算平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彩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合肥彩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4562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