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河道清淤装置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410544981.6 申请日: 2014-10-16
公开(公告)号: CN104264731A 公开(公告)日: 2015-01-07
发明(设计)人: 胡东;唐川林;燕青 申请(专利权)人: 湖南工业大学
主分类号: E02F3/88 分类号: E02F3/88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412007 湖南省株洲市*** 国省代码: 湖南;4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新型 河道 清淤 装置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新型清淤装置,具体来说为一种利用气力提升系统与脉冲水射流装置联合进行河道清淤的设备。

背景技术

我国幅员辽阔、河流众多,各大重要江河主要起到航运和洪峰疏洪的作用。近几十年来,随着工业的迅猛发展,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水土流失加剧,造成河、湖、库、塘严重淤积,部分水系的防洪能力受到严重削弱。1994年6月12日至18日,湘江流域普降暴雨,发生特大洪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44.8亿元,相当于1994年全省地方财政收入的52%[1]。1998年长江发生全流域大洪水,湖南人民也是深受其害。2009~2011长江流域年均泥沙淤积量超过40亿立方米,仅洞庭湖每年泥沙淤积量就接近8千万立方米。由于治理难度大,故多年来都没有对这些水域开展清淤工作,水底堆积的淤泥,使得水质变黑发臭,严重影响了水体环境。加上近年来主航道的过度采砂以及工农业和城市用水的急剧增加,导致河道中上游来水量减少,加剧了泥沙的淤积作用,使得开展河道、湖泊的清淤疏浚工作势在必行。

目前,我国清淤疏浚能力严重不足,据资料统计:现有各型挖泥船1000余艘,年疏浚能力仅3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其中水利系统313艘,交通系统430艘,海军系统26艘,其余为各县市级船队所有。上述挖泥船普遍存在船龄长,配套设备陈旧、工效低、能耗高、运行费用和维修量大,疏浚能力不能有效发挥。若按中央下达每年完成疏浚工程量3亿立方米计算,黄河、长江已经淤积120多亿立方米泥砂,需40多年才能完成,这还不包括每年新输入14亿立方米泥砂在内。因此,加大对疏浚新设备的研制已是当今迫在眉睫的任务。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河道泥沙淤积的问题,从而设计出一种河道清淤装置。本发明结构简单,灵活性强,摒弃了以往设备沉重之缺点;气体进入气举头中环形气道后斜射入与流体掺混,不仅起到传统气举之功效,还兼有射流泵功能,进而增强设备输送能力;自激振荡脉冲喷嘴不仅对泥沙起到疏松、搅拌作用,还可解除底部压持效应,促使淤泥、河沙更易被气举头吸入,从而大大提高清淤效率。工作介质为压缩空气和水,可以无污染地循环使用,从而降低了清淤设备的成本。

 一种河道清淤装置,包括提升管(1)、气举头和脉冲水射流喷嘴(10)。提升管(1)和气举头通过法兰(3)相连,气举头(1)和脉冲水射流喷嘴(10)通过螺纹相连;所述气举头包括法兰(4)、上泵体(5)、腔盖(6)、空压机接头(7)、下泵体(8)和吸浆管(9);所述脉冲水射流喷嘴包括水射流喷嘴(10)、水管接头(11)和支撑杆(12)。所述法兰(3)与提升管(1)、气举头均为焊接,所述上泵体(5)和下泵体(8)的锥面锥度为14度;所述腔盖(6)外壁径向均布三个螺纹孔。水管接头(11)与气举头腔盖(6)的轴向外表面焊接,支撑杆(12)通过螺纹联接在气举头腔盖(6)的轴向外表面上,所述吸浆管(9)下端开口为锥形,其小端焊接在气举头下泵体上。

所述上泵体(5)内腔面为锥形面,下泵体(8)部分外表面为锥面,安装后两锥面之间形成环形气腔。

所述腔盖(6)外壁径向均布三个脉冲水射流喷嘴(10)和一个空压机接头(7)。

所述脉冲水射流喷嘴(10)通过支撑架(12)与气举头相连。

所述提升管(1)和气举头之间通过垫片(4)密封。

所述脉冲水射流喷嘴(10)和水管接头(11)之间有密封垫片。

本发明(一种河道清淤装置)的优点是:(1)成本低,可以节省大量投资。(2)很大程度上减小管道阻力损失,增强设备输送能力和提升效率。(3)设备简单,灵活性强,摒弃了传统清淤设备运动构件复杂、易堵塞等缺点,大大优于以往采用的中间接力泵站输运方法。(4)通过周围合理布置的水射流喷嘴进行辅助破碎,解除了水底的压持效应,增强了固体颗粒所受的拖曳力,提高了管道运输浓度。(5)本发明本身无运动部件,操作简单、方便,仅需数人即可实现安全、可靠作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河道清淤装置)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河道清淤装置)的剖视图;

图中:1为提升管,2为连接螺栓,3为法兰,4为密封圈,5为上泵体,6为气腔盖,7为空压机接头,8为下泵体,9为吸浆管,10为脉冲水射流喷嘴,11为水管接头,12为支撑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工业大学,未经湖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4498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