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备稠油乳状液的方法以及一种稠油输送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544904.0 | 申请日: | 2014-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6182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3 |
发明(设计)人: | 罗咏涛;秦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1F3/10 | 分类号: | B01F3/10;F17D1/17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刘国平;顾映芬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备 乳状液 方法 以及 输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备稠油乳状液的方法,包括在第一温度下,将稠油与乳化剂、稳定剂以及水混合,形成水包油乳状液,所述稠油在第一温度下的粘度为不高于500mPa·s;将所述水包油乳状液冷却至第二温度,所述稠油在第二温度下的粘度为不低于2000mPa·s。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稠油输送方法,该方法包括采用根据本发明的制备稠油乳状液的方法将稠油制成水包油乳状液,并在第二温度下输送所述水包油乳状液。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制备的稠油乳状液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满足长距离输送的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稠油乳状液的方法,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稠油输送方法。
背景技术
稠油粘度大,流动性差,通常采用管道伴热的方法进行输送。但是,伴热输送需要将稠油加热到较高温度,存在能耗高、运行成本高等问题。
与伴热输送相比,乳化输送是一种更为经济有效的稠油输送方法。乳化输送是通过将表面活性剂和水与稠油混合,形成低粘度的水包油乳液,然后进行输送的方法。
CN1451903公开了一种原油常温集输的方法,该方法首先向采出液里加入流动改进剂,其中流动改进剂为聚醚类环氧乙烷和环氧丙烷嵌状共聚物,其中环氧乙烷占该流动改进剂的30-70%,环氧丙烷占该流动改进剂的30-70%,加入流动改进剂的量只考虑集输的纯原油量,不考虑集输的水量,加入流动改进剂的浓度为原油的百万之10至百万分之200,使采出液在含水大于35%至40%的情况下形成水包油假乳状液,静止时靠自重能容易产生油水分离。但是,该方法形成的乳液不稳定、易于破乳,在输送过程中容易出现油水分离导致管线堵塞的情况。
发明内容
已经知道,水包油乳状液的稳定性与温度有关,对于一些水包油乳状液而言,降低温度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水包油乳状液的稳定性。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对于稠油、特别是蜡含量较高的稠油而言,单纯降低形成的水包油乳状液的温度并不能提高形成的水包油乳状液的稳定性,或者说,即使降低水包油乳状液的温度,形成的水包油乳状液的稳定存在时间也不足以使该水包油乳状液从生产乳状液的地点被输送至下一目的地,在长距离输送过程中,仍然存在较高的管道堵塞风险。
为了实现稠油、特别是蜡含量较高的稠油的长距离顺畅输送,本发明的发明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现:形成水包油乳状液时稠油的粘度、以及形成水包油乳状液之后稠油的粘度对于水包油乳状液的稳定性具有明显影响,在适宜的稠油粘度下,使稠油形成液滴,分散在水中形成水包油乳状液,然后再将水包油乳状液中的稠油的粘度控制在相对较高的另一范围之内,能提高水包油乳状液的稳定性。基于上述发现,完成了本发明。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备稠油乳状液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第一温度下,将稠油与乳化剂、稳定剂以及水混合,形成水包油乳状液,所述稠油在第一温度下的粘度为不高于500mPa·s;
(2)将所述水包油乳状液冷却至第二温度,所述稠油在第二温度下的粘度为不低于2000mPa·s。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稠油输送方法,该方法包括采用根据本发明的制备稠油乳状液的方法将稠油制成水包油乳状液,并在第二温度下输送所述水包油乳状液。
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制备的稠油乳状液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满足长距离输送的要求。推测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制备的稠油乳状液具有明显延长的稳定存在时间的原因为:在形成水包油乳状液时,将稠油、特别是具有较高蜡含量的稠油的粘度控制为不高于500mPa·s,能提高稠油的乳化性能,使稠油形成细小的液滴均匀分散在水中,形成水包油乳状液;形成水包油乳状液之后,将稠油的粘度控制为不低于2000mPa·s,能防止形成的水包油乳状液液滴发生形变,以避免水包油乳状液液滴发生聚并,丧失稳定性,从而延长水包油乳状液的稳定性。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4490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气液混合器
- 下一篇:一种复合纳滤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