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控制自动变速器的系统和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542442.9 | 申请日: | 2014-10-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542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29 |
| 发明(设计)人: | P.G.奥塔内兹;R.B.德鲁格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W10/10 | 分类号: | B60W10/10;B60W10/02;B60W20/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葛青 |
| 地址: | 美国密***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控制 自动变速器 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用于控制自动变速器的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混合动力车辆可包括自动变速器、内燃发动机和电马达。相应地,车辆可由内燃发动机、电马达、或两者推进。有时,车辆可仅被电马达驱动。但是,在某种情况下,车辆操作者可当车辆被电马达推进时请求额外的扭矩。车辆操作者可通过例如下压加速器踏板来请求额外的扭矩。响应于车辆操作者进行的该扭矩请求,内燃发动机可在车辆正被电马达推进时起动。这样的发动机起动称为快速发动机起动。因此术语“快速发动机起动”意思是其中车辆的内燃发动机在车辆正仅被一个或多个电马达驱动时起动的过程。
发明内容
最小化在快速发动机起动期间将扭矩从内燃发动机传递至车辆车轴的时间是有用的。因为自动变速器将内燃发动机操作地联接至车辆车轴,自动变速器可被控制,以最小化在快速发动机起动期间将扭矩从内燃发动机传递至车辆车轴所用的时间。
本公开涉及用于控制自动变速器的方法,以便最小化在快速发动机起动期间其占用用于自动变速器将扭矩从内燃发动机传递至车辆车轴的时间。在一实施例中,该方法可控制车辆的自动变速器。车辆包括控制器、操作地联接至自动变速器的内燃发动机、操作地联接至自动变速器的车轴、和电马达-发电机。在一实施例中,该方法包括在车辆仅经由电马达-发电机驱动时,经由控制器基于挡位切换脉谱图确定自动变速器的初始齿轮比,和基于初始齿轮比识别自动变速器的多个潜在离合器。每个潜在离合器构造为在脱离状态和接合状态之间切换。每个潜在离合器具有填充时间。在这里使用时,术语“填充时间”意思是离合器达到临界值占用的时间量。该临界值可至少部分地基于活塞位置、离合器容量和/或离合器压力。在非限制性例子中,术语“填充时间”可以指用变速器流体填充离合器以便将该离合器从脱离状态切换至接合状态所需的时间量。该方法还包括确定变速器流体的温度,和确定哪个潜在离合器具有最大填充时间,以便识别多个目标离合器中的至少一个。此外,该方法包括经由控制器基于至少一个被识别的目标离合器确定自动变速器的目标齿轮比,和将足够的变速器流体传递至所述至少一个被识别的目标离合器,以达到所述至少一个被识别目标离合器中的压力临界值,以便最小化一旦内燃发动机起动时通过自动变速器将扭矩从内燃发动机传递至车轴所需的时间。
本公开涉及用于控制自动变速器的系统,以便最小化在快速发动机起动期间其占用用于将扭矩从内燃发动机传递至车辆车轴的时间。该系统可用于控制车辆的自动变速器。车辆包括操作地联接至自动变速器的内燃发动机、操作地联接至自动变速器的车轴、和电马达-发电机。自动变速器包括多个离合器。在一实施例中,系统包括压力源和多个阀。每个阀与压力源和至少一个离合器流体连通。该系统还包括与压力源和所述多个阀电子通信的控制器。控制器构造为和编程为在车辆仅经由电马达-发电机驱动时,基于挡位切换脉谱图确定自动变速器的初始齿轮比,和基于初始齿轮比识别所述多个离合器中的潜在离合器。每个潜在离合器构造为在脱离状态和接合状态之间切换。进一步地,每个潜在离合器具有填充时间。如上所述,术语“填充时间”意思是离合器达到临界值所用的时间量。该临界值可至少部分地基于活塞位置、离合器容量和/或离合器压力。在非限制性例子中,术语“填充时间”可以指用变速器流体填充离合器以便将该离合器从脱离状态切换至接合状态所需的时间量。控制器还构造为和编程为确定变速器流体的温度,和确定哪个潜在离合器具有最大填充时间,以便识别多个目标离合器中的至少一个。此外,控制器构造为和编程为基于至少一个被识别的目标离合器确定自动变速器的目标齿轮比,和发送激活命令至压力源,以开启压力源。进一步地,控制器构造为和编程为发送压力命令至与用于选择目标齿轮比的潜在离合器流体连通的阀,以将足够的变速器流体传递至至少一个被识别的目标离合器,以达到至少一个被识别的目标离合器中的压力临界值,由此最小化一旦内燃发动机起动时通过自动变速器将扭矩从内燃发动机传递至车轴所需的时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4244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驾驶辅助装置
- 下一篇:一种铁路货车截断塞门关闭检测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