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直接热固化的有机硅氧烷、制造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410538407.X | 申请日: | 2014-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27111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7 |
发明(设计)人: | 房强;罗乙杰;朱芝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7F7/18 | 分类号: | C07F7/18;C08G77/14;C08F283/12;C08F222/40;C08F299/08;C08J5/18;H01B3/46 |
代理公司: | 上海一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66 | 代理人: | 崔佳佳,陆凤 |
地址: | 20003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直接 固化 有机硅 制造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性能聚合物单体的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直接热固化的、含有甲基炔丙基芳基醚的有机硅氧烷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有机硅树脂具有高的耐热性、易加工性和优异的光学性能,已被广泛应用许多工业部门。然而,通常情况下,有机硅树脂欲获得应用,需要进行交联。常用的交联方式一般有硅氢加成和自由基扩链方式,而在多数情况下,这样的交联方式或者需要催化剂(金属铂)或者需要引发剂。
已知,含炔基的多官能度有机分子,在加热下可发生聚合反应。根据这一特点,许多炔类聚合物被开发。典型的有,芳基乙炔树脂(J.Adv.Mater.1995,4,21)、乙炔基封端的聚酰亚胺树脂(Macromolecules,2003,36,6780)和含硅芳炔树脂(Macromolecules,1994,27,7917)等。这些树脂热交联后,所得到的交联体具有耐高温、高强度、高模量、介电性能良好等特点。特别是树脂固化过程中不需要添加其它组分或者促进成份,仅加热就可交联固化,且固化过程中不会产生挥发性组份,因此这些树脂长期受到青睐。
但是,上述芳炔树脂合成成本较高,需要使用贵金属钯为催化剂;此外这类树脂固化温度高(通常大于300℃)固化时放热量大,限制了它们的使用。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许多这样的芳炔树脂在使用前需要进行预聚处理,以获得较好的成膜性,而预聚合一般难以控制。
已知有机硅树脂易于加工、耐热性能良好。但是,通常情况下,有机硅树脂的固化需要加入催化剂(如硅氢加成时需要金属铂作催化剂)或引发剂(如含有碳碳双键的有机硅树脂需要加入自由基引发剂)。
综上所述,本领域尚缺乏一种合成成本低,聚合过程易于控制,固化容易,具有较好的耐热性能和电学性能的有机硅树脂。
发明内容
本领域尚缺乏一种合成成本低,聚合过程易于控制,固化容易,具有较好的耐热性能和电学性能的有机硅树脂。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如下式I所示的化合物:
式中,R为选自下组的基团:甲基、乙基。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如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
(i)在极性溶剂中,用式II化合物与甲基三烷氧基硅烷反应,得到式I化合物;
其中,所述的R为选自下组的基团:甲基、乙基;
所述的各个X各自独立地为选自下组的基团:卤素,较佳地为Cl或Br。
在另一优选例中,在各化学式中,X可相同或不同。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反应在金属镁存在下进行;较佳地,所述的金属镁为镁屑。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极性溶剂选自下组:四氢呋喃、乙醚,或其组合。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反应温度为10~50℃。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反应时间为5~10小时。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式II化合物与甲基三烷氧基硅烷的摩尔比为1:2~4。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式II化合物、甲基三烷氧基硅烷与金属镁的摩尔比为1:2~4:4~6。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步骤:
(ii)在极性溶剂中,用对卤代苯酚和卤代甲基丙炔(学名为1-卤代-丁炔-2)反应,得到式II化合物;
其中,所述的各个X各自独立地为选自下组的基团:卤素,较佳地为Cl或Br。
在另一优选例中,在各化学式中,X可相同或不同。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反应在碱催化剂存在下进行;较佳地,所述的碱催化剂选自下组:碳酸钾、氢氧化钾,或其组合。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极性溶剂选自下组:DMF、DMSO,或其组合。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反应温度为10~40℃(室温)。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反应时间为10~20小时。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对卤代苯酚和卤代甲基丙炔的摩尔比为1:1~10。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对卤代苯酚、卤代甲基丙炔和所述的碱催化剂的摩尔比为1:1~10:1~10。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如下式A所示的聚合物:
其中,n为2~100的整数;较佳地,n为10~20的整数。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为2100~42000。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为4200~13000。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聚合物的分散度为1.5~3.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3840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