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蔷薇科植物果仁加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538169.2 | 申请日: | 2014-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757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13 |
发明(设计)人: | 黄海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海涛 |
主分类号: | A23L1/36 | 分类号: | A23L1/36;A23L1/015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蔷薇 植物 果仁 加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蔷薇科植物果仁加工方法,特别是以加热的方式将蔷薇科 植物果仁中的β-葡萄糖苷酶(beta-glucosidase)予以破坏殆尽,进一步保留该蔷薇 科植物果仁内所含的维生素B17(VitB17)。
背景技术
工业国家的污染所产生的几万种人造、有害的化学物质,会造成身体的损伤, 所损伤的部位创造了修复条件,若此处一直不断地受到伤害,一直不断地修补, 要是免疫系统、胰腺酵素不足以关掉该项修补,就决定肿瘤产生的部位,这时饮 食中如有足够的维生素B17(VitB17),它就能提供了身体的第二道防线。
如果免疫系统低落,又没有摄取足够的VitB17,癌症就慢慢潜伏形成。比较 工业国家与未发展国家的癌症发生率,则可以发现以美国为首的工业国家,其癌 症发生率远超过未发展的地区。以手机为例,因使用手机过多而罹癌的患者,其 肿瘤的部位就与拿手机的部位有极大的关联。食物中的致癌物则造成胃(如日本 的黄色腌萝卜)、直结肠等消化道的损伤;电器的电磁波则使特殊部位或整个身 体受伤;过多的日晒则形成皮肤的损伤,可想而知其形成癌症的地方会在哪儿。
罗幼拉大学(LoyolaUniversity)生物系主任哈若·曼讷医师(Dr.Harold Manner)已证明VitB17需要胰腺酵素的帮助破坏肿瘤细胞的表层,好让VitB17 直接攻击癌细胞。同一时期,美国七十年代最著名的癌症权威医院-隶属于洛克菲 勒集团的纽约斯隆凯特灵纪念医院(SloanKetteringMemorialHospital),也进行 了一项实验。该实验是由医院当局挑选一位最资深、最公正、最值得信赖的研究 员杉浦金松医师(Dr.KanematsuSugiura)来领军。杉浦经五年的辛苦研究得到的 结论是:
1.VitB17抑制了肿瘤的生长;
2.在老鼠身上证明可以阻止癌细胞的扩散;
3.可以减轻痛苦;
4.可以预防癌症的发生;以及
5.可以促进一般的健康。
杉浦医师的实验报告更提到他所观察到肿瘤的完全复原,是他在其他化疗药 物实验上从未见的。医院当局之后又指定另两位研究员斯扥克博士(Dr.Elizabeth Stockert)及雄恩博士(Dr.LlyodSchoen),来重复杉浦的实验。两位博士的实验 也完全证实杉浦的发现。雄恩的实验更证实了原先曼讷医师的理论,其治疗过程 已成为今天VitB17加营养酵素疗法的标准。
于1950年代,生化学家小恩斯特·克雷布斯ErnstT.Krebs,Jr.分离出一个新 的维生素B17,又称为Laetrile、amygdalin。克雷布斯自杏果种仁分离出维生素 B17,将之合成结晶以供人体使用,此化合物是由一分子氰化氢(hydrogencyanide) 结合一分子具止痛作用的苯甲醛benzadehyde加两分子葡萄糖所形成的。
虽然前两者分开来的毒性很强,但是它们结合在VitB17的分子内,却十分稳 定且无毒性。克雷布斯博士发现,要将两者结合键打开,只有一种叫beta-glucosidase 的葡萄糖酵素;这种酵素虽然分布于人体,但是在肿瘤处却是含量特别高。所以 癌细胞所分泌的beta-glucosidase酵素一旦打破了VitB17的结合键,释放出氰化氢 及苯乙醛,两者毒分子加在一起毒性更是超强,癌细胞就会死在它们自己选择的 VitB17手中。
此外,维生素B17(VitB17)是一种水溶性、无毒性的糖化合物,存在于自 然界超过800种的植物中,许多种可以食用。含丰富VitB17的来源,最常见于非 柑橘属水果的种子中,如:樱桃、油桃、桃子、李子及苹果等,而以杏子(apricot) 的种子含量最丰,约有百分之2至4。一般蔷薇科植物果仁,例如:苦杏仁之核仁 (果仁)通常具有苦味,也具有毒性,而苦味的来源也就是其对身体有所助益的 维生素B17(VitB17)。
蔷薇科中的核果仁(苦杏仁果仁)的天然自我防御机制如下:
参考公开文章A内容【植物如何保护自己免受被吃掉:氰化氢】,网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海涛,未经黄海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3816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