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酯溶型氯化聚丙烯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538128.3 | 申请日: | 2014-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117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8 |
发明(设计)人: | 何勇;吕升杏;胡小宏;肖珍云;谯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泸州北方化学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F110/06 | 分类号: | C08F110/06;C08F8/22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24 | 代理人: | 梁鑫 |
地址: | 646003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酯溶型 氯化 聚丙烯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酯溶型氯化聚丙烯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氯化聚丙烯(简称CPP)是聚丙烯(PP)的重要化学改性产品之一,外观为白色或微黄色固体,无毒无味,具有良好的耐油、耐热、耐酸、耐碱以及耐紫外线辐射等性能,被广泛用于涂料、粘合剂、油墨展色剂及皮革处理剂等方面。但由于其自身结构及性质的限制,在应用时一般需要使用甲苯等有机溶剂进行溶解。但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对绿色环保、安全健康的生活环境的要求,国家轻工业局对油墨产品中苯残留量提出了较苛刻的要求。
所以,本领域急需制备一种可不采用有毒溶剂进行溶解的氯化聚丙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酯溶型氯化聚丙烯的制备方法。该方法不仅可以制备出性能良好的氯化聚丙烯,而且此氯化聚丙烯可以溶解在酯类物质中,从而在利用氯化聚丙烯时,可以不采用甲苯等毒性强的有机溶剂。
酯溶型氯化聚丙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聚丙烯加入到三氯甲烷中,完全溶解后,再于搅拌状态下加入偶氮二异丁腈,通入氯气,控制反应温度为70~90℃,完全反应后,冷却,出料,脱除溶剂、干燥即可;偶氮二异丁腈与聚丙烯的质量比为10~20︰4000;通入氯气的量与聚丙烯的质量比为10~20︰10。
优选的,上述方法中,聚丙烯与三氯甲烷的质量比为5~8︰100。
优选的,上述方法中,所述的完全溶解采用升温至110~130℃方式达到。
优选的,上述方法中,当加入聚丙烯的量小于400kg时,通入氯气速度为30~50kg/h;当加入氯丙烯的量为400~600kg时,通入氯气速度为50~80kg/h;当加入氯丙烯的量大于600kg时,通入氯气速度为80~100kg/h。
优选的,上述方法中,干燥温度为70~110℃。
优选的,上述方法中,干燥真空度为-0.07~-0.05mpa。
具体的,上述方法中,通入氯气的方式为采用从下往上通入的方式。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上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酯溶型氯化聚丙烯。
本发明方法制备得到的酯溶型氯化聚丙烯既能保持树脂原有的特性,又改善了其溶解性能,使之能在酯类溶剂中溶解,不需要依赖甲苯等有毒有害溶剂,符合绿色环保的发展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酯溶型氯化聚丙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聚丙烯加入到三氯甲烷中,完全溶解后,再于搅拌状态下加入偶氮二异丁腈,通入氯气,控制反应温度为70~90℃,完全反应后,冷却,出料,脱除溶剂、干燥即可;偶氮二异丁腈与聚丙烯的质量比为10~20︰4000;通入氯气的量与聚丙烯的质量比为10~20︰10。
优选的,上述方法中,为了能够充分溶解聚丙烯而又不浪费原料,控制聚丙烯与三氯甲烷的质量比为5~8︰100。
优选的,上述方法中,为了能够完全溶解聚丙烯,采用升温至110~130℃方式达到。
优选的,上述方法中,为了能够使通入的氯气很好地被吸收利用,当加入聚丙烯的量小于400kg时,通入氯气速度为30~50kg/h;当加入氯丙烯的量为400~600kg时,通入氯气速度为50~80kg/h;当加入氯丙烯的量大于600kg时,通入氯气速度为80~100kg/h。
优选的,上述方法中,干燥温度为70~110℃。
优选的,上述方法中,干燥真空度为-0.07~-0.05mpa。
具体的,上述方法中,通入氯气的方式为采用从下往上通入的方式。
本发明方法中,当通入氯气总量满足反应所需要的总量时,即可停止通入氯气,同时认为此时已经完全反应。
本发明方法中,当采用自下而上的方式通入氯气时,当加入聚丙烯的量小于400kg时,通入氯气速度为30~50kg/h;当加入氯丙烯的量为400~600kg时,通入氯气速度为50~80kg/h;当加入氯丙烯的量大于600kg时,通入氯气速度为80~100kg/h,即可满足反应对氯气的需求。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阐述,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实施例中采用的原材料聚丙烯(MI:82)、三氯甲烷(工业级)、引发剂(分析纯)、氯气(工业级)。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泸州北方化学工业有限公司,未经泸州北方化学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3812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