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全钢丝三角胶外置的无内胎子午线轮胎在审
| 申请号: | 201410536789.2 | 申请日: | 2014-10-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545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8 |
| 发明(设计)人: | 王友善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友善 |
| 主分类号: | B60C15/04 | 分类号: | B60C15/04 |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龙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23206 | 代理人: | 高媛 |
| 地址: | 150000 黑龙江省哈尔***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丝 三角 外置 内胎 子午线 轮胎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全钢丝三角胶外置的无内胎子午线轮胎,属于无内胎子午线轮胎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全钢丝三角胶外置的无内胎子午线轮胎与普通标准轮辋配套安装使用。虽然这种轮胎的胎圈结构特殊,它没有钢丝包布,胎体反包端头紧贴在胎体帘布外侧,可有效避免了胎体帘布反包端头应力集中的问题,但由于这种全钢丝三角胶外置的无内胎子午线轮胎采用了胎圈廋身设计,轮胎胎圈部位的厚度较薄,轮胎行驶中曲挠变形幅度大,当胎圈反复曲挠变形时,在轮辋与胎圈接触区域边缘附近表面存在一个宽度仅20mm左右的环形区域,伴随轮胎每转动一圈就与轮辋轮缘接触、分离一次,在这种快速、频繁的接触、分离过程中,胎圈表面度仅20mm左右的环形区域内的橡胶部件与轮辋轮缘间产生滑动、摩擦,不可避免的出现严重磨损,导致轮胎早期损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即当胎圈反复曲挠变形时,在轮辋与胎圈接触区域边缘附近表面存在一个宽度仅20mm左右的环形区域,伴随轮胎每转动一圈就与轮辋轮缘接触、分离一次,在这种快速、频繁的接触、分离过程中,胎圈表面度仅20mm左右的环形区域内的橡胶部件与轮辋轮缘间产生滑动、摩擦,不可避免的出现严重磨损,导致轮胎早期损坏。进而提供一种可免于这种损坏的全钢丝三角胶外置的无内胎子午线轮胎 。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全钢丝三角胶外置的无内胎子午线轮胎,包括:胎体帘布和胎体反包端头,在所述胎体反包端头上方的胎圈上设有一个窄凹槽或宽凹槽,所述窄凹槽或宽凹槽的下边缘位置定在轮辋轮廓边缘曲线弧的顶点处。
本发明是在胎圈的胎体反包端头上方附近设计有一个凹槽的全钢丝三角胶外置的无内胎子午线轮胎,凹槽的下边缘形成胎圈侧部与轮辋接触与否的分界线。轮胎在使用中,凹槽的下边缘以下始终与轮辋紧密接触,其上的凹槽设计避免了凹槽表面与轮辋轮缘的接触,从根本上杜绝了胎圈侧部表面橡胶件磨损问题的出现,从而极大地延长了轮胎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全钢丝三角胶外置的无内胎子午线轮胎胎圈结构示意图;
图2为具有窄槽式外轮廓的典型全钢丝三角胶外置的无内胎胎圈示意图;
图3为具有宽槽式外轮廓的典型全钢丝三角胶外置的无内胎胎圈示意图。
图中的附图标记1为胎体帘布,2为胎体反包端头,3为胎圈的外凸弧线,4为轮辋轮廓边缘曲线弧,5为窄凹槽,6为轮辋轮廓边缘曲线弧4的顶点,7为凹槽的下边缘,8为凹槽直线段壁部分轮廓的端点,9为宽凹槽,10为水平轴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实施例。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所涉及的一种全钢丝三角胶外置的无内胎子午线轮胎,包括:胎体帘布1和胎体反包端头2,在所述胎体反包端头2上方的胎圈上设有一个窄凹槽5或宽凹槽9,所述窄凹槽5或宽凹槽9的下边缘位置定在轮辋轮廓边缘曲线弧4的顶点6处。
本实施例是在胎圈的胎体反包端头上方附近设计有一个凹槽的全钢丝三角胶外置的无内胎子午线轮胎,凹槽的下边缘形成胎圈侧部与轮辋接触与否的分界线。轮胎在使用中,凹槽的下边缘以下始终与护圈轮辋紧密接触,其上的凹槽设计避免了凹槽表面与轮辋轮缘的接触,从根本上杜绝了胎圈侧部表面橡胶件磨损问题的出现。在实施设计时(参见图2和图3),凹槽的下边缘位置定在轮辋轮廓边缘曲线弧4的顶点6,以胎体反包端头2外边缘点为圆心作半径为7mm的圆,过轮辋轮廓边缘曲线弧4的顶点6作该圆外侧切线,相切于凹槽直线段壁部分轮廓的端点8;凹槽的下边缘7以下曲线为凹槽的下边缘对于轮辋的过盈设计。从凹槽直线段壁部分轮廓的端点8点开始用几段平滑连接的弧构建凹槽壁轮廓线,除轮胎的胎圈部分与普通三角胶外置的全钢丝无内胎子午线轮胎所包括的结构部件一致外,胎体反包端头2的上端窄凹槽5或宽凹槽9的凹槽底部与胎体帘布1的距离为3~5mm,所述窄凹槽5开口尺寸約为槽深的3~5倍;宽凹槽9的开口高度尺寸可直达轮胎水平轴位置附近。凹槽的上边缘处,其凹槽壁曲线弧应平滑过度到胎圈表面轮廓曲线(见图2)。凹槽的下边缘7以下始终与轮辋紧密接触,其上的凹槽设计则避免了与轮辋轮缘的接触,这就从根本上杜绝了胎圈侧部表面橡胶件磨损问题的出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这些具体实施方式都是基于本发明整体构思下的不同实现方式,而且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友善,未经王友善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3678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