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使用三端开关网络的级联型多电平单相和三相逆变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10535323.0 | 申请日: | 2014-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3324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2 |
发明(设计)人: | 胡炎申;谢运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M7/483 | 分类号: | H02M7/483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102 | 代理人: | 何淑珍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使用 新型 开关 网络 级联 电平 单相 三相 逆变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电平逆变器,具体说是使用三端开关网络的级联型多电平单相逆变器和三相逆变器。
背景技术
逆变器可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逆变器是不间断电源(UPS),及风能、太阳能光伏、与燃料电池等新能源发电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转换效率、输出谐波是逆变器最重要的电气指标,高转换效率可降低功率损耗、低谐波能改进电能质量。
逆变器内的功率器件和输出滤波电感的损耗限制了逆变器效率的提高。同时市场竞争的日剧激烈、功率开关管、及钢铁铜等原材料价格的上涨,给逆变器厂家带来了很大的成本压力。目前由于受功率器件性能的限制,传统电压箝位型多电平逆变器拓扑的功率器件和滤波电感的损耗已经很难降低,研制高性能低成本的多电平逆变器成为各个逆变器厂家的目标。
传统电压箝位型多电平逆变器的功率开关器件额定耐压较高,存在较大通态损耗和开关损耗,导致功率开关器件的总损耗大,从而降低了整个系统的效率。同时输出滤波电感的体积、尺寸、及重量改进空间有限,进一步影响了逆变器的效率与成本。
为了可使用低耐压功率开关管、以降低功率损耗,并且减小输出滤波电感体积、以提高电能质量,近年来多电平逆变器拓扑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实际应用。其中,中点箝位型(Neutral point clamped,NPC)多电平拓扑由于结构简洁,从而在UPS与光伏逆变器中大量被应用。但是,电感损耗与输出谐波仍然较大。
因此,期望提供一种能够降低功率开关器件的通态损耗与开关损耗,并降低输出滤波电感损耗和成本的新型多电平逆变器,这种逆变器需要改进传统电压箝位型多电平拓扑的限制与不足。
发明内容
以下给出关于本发明的概述,以便提供关于本发明的某些方面的基本理解。应当理解,以下内容并不是关于本发明的穷举性描述。
本发明的一个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使用新型三端开关网络的级联型多电平单相逆变器和三相逆变器,包括如下方案。
使用新型三端开关网络的级联型多电平单相半桥逆变器,其包括:两个输入电源,四个输入滤波电容,四个功率开关管及其体二极管,两个反相耦合的两绕组变压器,两个滤波电感和一个输出滤波电容,和四个功率二极管;其中第一功率开关管的集电极和第二功率二极管的阴极及第一输入滤波电容的正极与第一输入电源的正极相连,第二功率开关管的发射极和第一功率二极管的阳极及第二输入滤波电容的负极与第一输入电源的负极相连,第一输入滤波电容的负极和与第二输入滤波电容的正极相连,构成第一中点;第一功率开关管的发射极和第一功率二极管的阴极与第一反相耦合变压器第一绕组的同名端相连,第二功率开关管的集电极和第二功率二极管的阳极与第一反相耦合变压器第二绕组的异名端相连;第三功率开关管的集电极和第四功率二极管的阴极及第三输入滤波电容的正极与第二输入电源的正极相连,第四功率开关管的发射极和第三功率二极管的阳极及第四输入滤波电容的负极与第二输入电源的负极相连,第三输入滤波电容的负极和与第四输入滤波电容的正极相连,构成第二中点;第三功率开关管的发射极和第三功率二极管的阴极与第二反相耦合变压器第一绕组的同名端相连,第四功率开关管的集电极和第四功率二极管的阳极与第二反相耦合变压器第二绕组的异名端相连;第一输出电感的一端与第一反相耦合变压器第一绕组的异名端及第二绕组的同名端相连,第二滤波电感的一端与第二反相耦合变压器第一绕组的异名端及第二绕组的同名端相连,第二滤波电感的另一端与第一中点相连;输出滤波电容及输出负载的一端与第一滤波电感的另一端相连,另一端与第二中点相连;四个功率开关管由四个驱动信号驱动,其中第一驱动信号由第一调制波和第一载波调制而成,第二驱动信号由第二调制波和第二载波调制而成,第三驱动信号由第三调制波和第三载波调制而成,第四驱动信号由第四调制波和第四载波调制而成;所述第一调制波和第二调制波的相位相同,第一载波的相位和第二载波的相位相差180度,第三调制波和第四调制波的相位相同,第三载波的相位和第四载波的相位相差180度;第一调制波和第三调制波的相位相同,第一载波和第三载波之间采用移相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3532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