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改进型射频同轴连接器在审
申请号: | 201410534703.2 | 申请日: | 2014-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900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13 |
发明(设计)人: | 戴煜军;张玉俊;陈雪方;安红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康普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02 | 分类号: | H01R13/02;H01R27/00;H01R24/40;H01R43/0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曹珂琼 |
地址: | 美国北卡***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进型 射频 同轴 连接器 | ||
1.一种改进型同轴连接器,该连接器包括:
第一连接件,该第一连接件具有用于与插座连接的敞开的第一端 部、开口的第二端部以及在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二端部之间延伸的 周向侧壁,所述周向侧壁限定出中空的内腔;和
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同轴地布置的第二连接件,该第二连接件包括 第一部分、从所述第一部分轴向地延伸的长形的第二部分、以及贯穿 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的中空内部;
设在所述连接器的第二连接件的中空内部中的连接用插针,该插 针具有处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内腔中的第一末端和远离所述第一连接 件定位的第二末端;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被构造成允许同轴电缆以其轴线与 所述第二连接件的轴线平行的方式连接至所述第二连接件,并且还允 许所述同轴电缆以其轴线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轴线成角度的方式连接 至所述第二连接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 述第二连接件被构造成以与所述第一连接件成一体地方式接合至所述 第一连接件的第二端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 述第二连接件被构造成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分离地且密封地接合至所述 第一连接件的第二端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 述第二连接件的第一部分伸入所述内腔中并抵接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 二端部坐置,所述第二部分穿过并接合至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二端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 述第二连接件的中空内部具有阶梯状内壁以便所述插针内置并紧固至 所述中空内部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 述第二部分包括:位于所述第二部分的侧壁处的第一开口,该第一开 口穿通所述第二部分的侧壁,以通向所述第二部分的中空内部;和位 于所述第二部分的与所述第一部分相对的端部处的第二开口,该第二 开口穿通所述第二部分的与所述第一部分相对的端部以通向所述第二 部分的中空内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改进型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 述第二部分还设有选择性地关闭所述第一开口或所述第二开口的盖 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改进型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当 所述盖帽关闭所述第一开口时,同轴电缆能够以与所述连接器的轴线 平行的方式从所述第二开口插入并固定至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中空内部 中,而当所述盖帽关闭所述第二开口时,同轴电缆能够以与所述连接 器的轴线成角度的方式从所述第一开口插入并紧固至所述第二连接件 的中空内部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改进型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 述第二开口的轴线与所述第一开口的轴线垂直。
10.根据权利要求7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改进型同轴连接器,其 特征在于,所述盖帽借助环形密封圈密封地关闭所述第一开口或所述 第二开口。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改进型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 述第二连接件的所述第一部分借助于环形密封圈紧固至所述第一连接 件的第二端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改进型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开口具有设在所述第二部分的侧壁的外侧上的减缩的第一开 口部分、以及设在所述第二部分的侧壁的内侧上并朝所述第一开口部 分隆起的第二开口部分。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改进型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部分的侧壁处、在所述第一开口部分和所述第二开口部分 之间设置有第一周向槽以定位所述环形密封圈并在焊接时用作溢烯 槽。
14.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改进型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 述第二开口具有设在所述第二部分的与所述第一部分相对的端部的外 侧上的减缩的第三开口部分、以及设在所述第二部分的与所述第一部 分相对的端部的内侧上的朝所述第三开口部分隆起的第四开口部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康普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康普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34703.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