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辛硫磷胶体金检测卡在审
申请号: | 201410534129.0 | 申请日: | 2014-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723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1 |
发明(设计)人: | 杜道林;洪霞;吴明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维赛科技生物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577 | 分类号: | G01N33/57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009 江苏省镇***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辛硫磷 胶体 检测 | ||
技术领域
属于食品安全检测领域,具体涉及食品中有害残留物的检测方法,特别是辛硫磷试纸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辛硫磷的国际通用名称为Phoxim,有肟硫磷等多种名称,是生产中常用的广谱性有机磷杀虫剂。利用辛硫磷的胃毒、触杀和在黑暗条件下残效长等特性,防治天牛等蛀干性害虫,符合环保、经济、安全和高效的原则。
物理性状为黄色液体(原药为红棕色油),熔点6.1℃,沸点在蒸馏时分解,密度1.178g/mL(20℃)o溶解度:水1.Smg/L(20℃)。甲苯、正己烷、二氯甲烷、异丙醇均大于200g/L,徽溶于脂肪烃类。在植物油和矿物油中缓慢水解,在紫外光下逐渐分解。
本品为低毒有机磷杀虫剂。能抑制胆碱酯酶活性。中毒症状有头痛、头昏、恶心、多汗、流涎、瞳孔缩小、腹痛等症状。
我国已制定的一些农副产品中的农药最高残留限量表中辛硫磷的限量为谷类(以原粮计)、蔬菜、水果不得超过0.05mg/kg。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快速检测出食品中辛硫磷的残留。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辛硫磷的检测卡及其检测样品的处理方法。辛硫磷的检测卡是在长条扁平薄壳状的检测卡外壳内设置检测条,检测卡外壳表面有检测窗孔和加样孔,其特征在于测试条是由支承背板上粘贴四种原件组成:支承背板中部粘贴硝酸纤维素膜,支承背板一端上粘贴吸水纸,另一端粘贴样品垫,吸水纸内端与硝酸纤维素膜搭接,样品垫与硝酸纤维素膜之间则有一段金标垫,由金标垫将样品垫与硝酸纤维素膜连接在一起。金标垫中是含有第二种属蛋白和辛硫磷抗体的混合物,硝酸纤维素膜上横向有2条间隔开的显色印记带,一条是含辛硫磷蛋白质偶联物的检测带,另一条是第二种属动物蛋白的IgG(常用的为抗兔抗体或抗鼠抗体);测试条置入检测卡外壳内,样品垫正对加样孔,硝酸纤维素膜正对检测窗孔。
样品处理方法是:称取试样2±0.05g于50mL的离心管中,加入10mL超纯水,在1800r/min条件下用高速组织粉碎机打碎(约1min),取粘稠液加50%三氯乙酸2mL和二氯甲烷10mL,在回旋式振荡器上高速振摇30min。然后在4℃5000rpm条件下离心30min,取上清10mL,加二氯甲烷2mL,在回旋加速器上振荡混合20min,再在4℃12000rpm条件下离心30min,上清液即为药物的抽提液。
本发明的优点是能快速检测出样品中含有的辛硫磷,且节省检测成本,使用方便,检测快速,灵敏度高,结果准确。
附图说明
图1是辛硫磷检测卡外壳及检测试纸条在外壳内的安置图。
图2是辛硫磷检测卡检测试纸条结构示意图。
图3是检测试纸条硝酸纤维素膜上显示印迹带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标记胶体金的制备
胶体金溶液的制备:先将1g氯金酸(HAuCl4)粉末溶于100mL超纯水配置成1%的氯金酸溶液;再取1L超纯水于特质电炉上加热,至沸腾后加入10mL1%的柠檬酸三钠水溶液,沸腾后继续加热,5分钟后加10mL1%的氯金酸溶液,再次加热至沸腾,等待颜色变为酒红色后开始计时,10分钟后停止加热,取下后自然冷却、定容至1L,即为胶体金溶液。
抗体标记:确定抗体所需的0.1mol/lK2CO3的比例,取100mL胶体金溶液,加入此比例0.1mol/L的K2CO3,混匀(约5min),再将辛硫磷和第二种属动物蛋白分别用PBS(0.01mo1/L,pH7.4)溶解稀释至2mg/mL,加入2mL2mg/mL的辛硫磷抗体(或2mL2mg/mL第二种属动物蛋白),混匀(5min),最后加入10%BSA2mL,混匀(5min)。离心三次留沉淀,此三次收集的沉淀即为金标辛硫磷抗体。
胶体金标记部分处理:将辛硫磷抗体稀释后,按一定比例将载体(如玻璃纤维、聚酯膜等)浸透,铺均匀,取出放于37℃恒温烘箱烘制8-12h,干燥后即作为胶体金标记部分。
2.免疫层析专用高分子复合膜制备
首先用一种硝酸纤维素膜制成透明背衬膜,在背衬膜上覆盖一层对蛋白质结合力强,浸润性能好的具有一定孔径的层析膜。背衬膜的作用是阻止粘合剂中的有机溶剂对层析膜上蛋白质的破坏。
3.层析膜的点样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维赛科技生物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维赛科技生物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3412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