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错心环形流管无阀压电泵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533056.3 | 申请日: | 2014-10-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818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1 | 
| 发明(设计)人: | 夏齐霄;卢振洋;雷红;刘欢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联合大学 | 
| 主分类号: | F04B53/00 | 分类号: | F04B5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张慧 | 
| 地址: | 10010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环形 流管 压电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阀压电泵,属于流体机械领域。
背景技术
无阀压电泵结构简单,无机械传动链,可靠性高,机电转换效率高,易微小型化,在医疗卫生,航空航天,微机电系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图1为本发明无阀压电泵的结构图。
错心环形流管无阀压电泵,其特征在于:两个圆形压电振子(2)相同极性的面相对安装在泵体(3)上,两个圆形压电振子(2)之间的腔体为泵腔(1),泵体(3)由侧面的通孔(4)联接到错心环形流管(5)上;
在错心环形流管(5)的圆心O1一侧的赤道线(7)为圆弧形,在装配后与圆形泵腔(1)同心于O1且位于与压电振子(2)平行并通过侧孔(4)轴线(8)的平面内;错心环形流管(5)的外侧赤道线(6)为圆弧线,也位于与平行于压电振子(2)且通过侧孔(4)的轴线(8)的平面内,但圆心O2在通过O1点与轴线(8)垂直的直线上,且与O1有偏距L,满足0<L<R2-R1,R2为外侧赤道线(6)的半径,R1为内侧赤道线(7)的半径;错心环形流管(5)有3个流体出入口,其中第一出入口(9)和第二出入口(10)与外界管路联接,第三出入口(11)与泵体(3)上的通孔(4)联接且同轴。
本发明提出的曲形导槽无阀压电泵的工作原理叙述如下:
两个圆形压电振子(2)以极性相同的一面分别粘接在泵体(3)的端面的两个沉孔(12)上;错心环形流管(5)安装在泵体(3)侧面的通孔(4)上;在错心环形流管(5)的圆心O1一侧的赤道线(7)为圆弧形,在装配后与圆形泵腔(1)同心于O1且位于与压电振子(2)平行并通过侧孔(4)轴线(8)的平面内;错心环形流管(5)的外侧赤道线(6)为圆弧线,也位于与平行于压电振子(2)且通过侧孔(4)的轴线(8)的平面内,但圆心O2在通过O1点与轴线(8)垂直的直线上,且与O1有偏距L,满足0<L<R2-R1,R2为外侧赤道线(6)的半径,R1为内侧赤道线(7)的半径;错心环形流管(5)有3个流体出入口,其中第一出入口(9)和第二出入口(10)与外界管路联接,第三出入口(11)与泵体(3)上的通孔(4)联接且同轴。
进一步,错心环形流管(5)中,位于第三出入口(11)的轴线(15)上有V形分流板(14),其V形关于轴线(15)对称,V形的底部指向第三出入口(11)。
本发明使用错心环形流管(5)实现了仅用一个导流管就可使流体产生单向流动,简化了传统无阀压电泵必须安装两个导流管的结构,使无阀压电泵可以更加微小型化,在微机电系统中具有更广泛的潜在用途。
附图说明
图1(a)错心环形流管无阀压电泵装配图主视图;
图1(b)错心环形流管无阀压电泵装配图俯视图;
图2(a)泵体(3)B-B截面图;
图2(b)泵体(3)俯视图;
图3错心环形流管(5)。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3。压电振子直径30mm,错心环形流管(5)的截面为圆形;错心环形流管内侧母线半径31.5mm,外侧母线半径36.5mm,偏距L为2.5mm,工作电压220V,频率50Hz,以水为工作介质,流量达1540mg/s。
由于存在偏距L所以第一出入口(9)的内径大于第二出入口(10)的内径;当压电泵接入交流电源时,在吸程时,两个压电振子(2)在交流电的一个半周期中,分别向泵腔(1)外侧弯曲,泵腔(1)内压力下降,流体从错心环形流管(5)的第一出入口(9)和第二出入口(10)流入,并经第三出入口(11),侧孔(4)流入泵腔(1);当交流电改变压方向,进入下一个半周期时,压电泵进入排程阶段,两个压电振子(2)分别向泵腔(1)内侧弯曲,泵腔(1)体积下降,压力升高,泵腔(1)内的流体经通孔(4)和第三出入口(11)流入错心环形流管(5),并流出第一出入口(9)和第二出入口(10);由于错心环形流管(5)的第一出入口(9)的内径大于第二出入口(10)的内径,因此在一个泵工作周期内,第一出入口(9)和第二出入口(10)都存在流体的流入量与流出量的差,根据流体流动的连续性原理,第一出入口(9)的流入量差应等于第二出入口(10)的流出量差,从而产生净流量;在交流电的交变电压反复作用下,泵在宏观上产生了流体从第一出入口(9)流入,从第二出入口(10)流出的净流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联合大学,未经北京联合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3305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