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有效信息量的停车、行车诱导板评价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531549.3 | 申请日: | 2014-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187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8 |
发明(设计)人: | 唐克双;衣谢博闻;李克平;孙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G08G1/09 | 分类号: | G08G1/09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宣慧兰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有效 信息量 停车 行车 诱导 评价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交通系统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有效信息量的停车、行车诱导板评价方法。
背景技术
发展智能交通系统(ITS)是各大城市解决交通问题的主要手段。而先进的智能交通信息系统是ITS的保证。交通信息系统通过为驾驶员提供实时的交通管理与诱导信息,达到城市交通的合理分布,缓解交通压力。可变信息板(VMS,Variable massage sign)作为交通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是通过文本、图像、数字等合成信号提供道路几何信息,路面路况信息,路段交通信息和社会公众服务信息等各种信息,以利于驾驶员调整其驾驶行为,达到缓解交通堵塞、减少交通事故提高路网通行能力的目的。作为可变信息板的主要类型,停车、行车诱导板目前已在我国一线城市,例如北京和上海,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同时,作为一种新型的可变信息板,停车、行车一体化诱导板也逐渐开始得到应用。图1为上海市杨浦区五角场停车、行车一体化诱导板,该可变信息板以红、黄、绿三色显示路段的运行状态,为驾驶员提供行车诱导;以数字方式显示各停车场的空余车位数量,为驾驶员提供停车诱导。
目前,在诱导板的设计过程中,普遍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是:诱导板的有限面积内需尽可能地为驾驶员提供多的交通信息(包括停车信息和行车信息),而过于复杂的诱导板又不利于驾驶完全、快速地理解版面的发布内容,从而增加驾驶员的辨认时间,引发安全隐患;或者导致驾驶员直接放弃辨认,从而使政府花费大量资金建设的诱导板失去作用。随着我国城市道路停车、行车诱导板以及停车行车一体化诱导板应用的不断增多,科学合理的停车、行车诱导板信息量计算方法,对于评价城市交通诱导系统的运行效率和改善交通诱导系统的设计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际意义。但是,现有的可变信息板设计与分析方法上存在两大的主要 缺陷:
1、目前国内外的可变信息板的评价方法,主要从驾驶员的遵循程度、反应时间以及版面正确理解三方面进行。但以上的评价方法大都通过驾驶模拟实验、问卷调查或者仿真等手段来对具体的诱导板设计进行评价。但是这些评价方法的缺点也很明显,一是的成本较高,针对可变信息板评价的不同方面,都需要进行独立的实验和调查。二是缺乏一般(通用性)性的计算方法,每一种评价方法都受到实验环境与因素的影响,因此得到的指标缺乏通用性,只能得到定性的分析,而缺乏定量的结果。
2、目前的停车、行车一体化诱导板的设计缺乏国家标准。GB5768-2009《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于2009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国家标准对所有道路标志的形状、尺寸、图形符号、材料、结构、设置等均作了详细的规定,但是对于可变信息板的设计却没有进行说明。针对以上问题,各省、市仅以地方标准为主,如上海市2004年发布的《停车诱导系统》标准规范,北京市2009年发布的《停车诱导系统技术要求》,四川省2009年发布的《智能停车诱导系统技术和设置规范》,以及广州省2013年发布的的《停车诱导系统技术规范》等。但这些地方性规范也只是从字体、色彩、版面布局等角度来指导设计,缺乏对停车、行车一体化诱导板设计的详细规范,进而使得缺乏可变信息板为驾驶员提供信息量的计算方法,从而无法对可变信息板的有效性进行评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通用性广、综合性高、针对性强的基于有效信息量的停车、行车诱导板评价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基于有效信息量的停车、行车诱导板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获取停车、行车诱导板上的停车诱导目的地和行车诱导目的地的数量和位置;
2)根据获得的停车诱导目的地和行车诱导目的地的数量和位置获取当前停车、行车诱导板的位置i与每一个诱导目的地j之间的可行路径集合Rij;
3)根据可行路径集合Rij计算停车、行车诱导板的有效信息量;
4)根据计算出的有效信息量评价停车、行车诱导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有效信息量的停车、行车诱导板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停车诱导目的地为独立空余停车位表达的停车区域,行车诱导目的地为诱导板服务范围内所涉及的交通吸引点。
所述的步骤3)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31)计算驾驶员在获取停车、行车诱导板信息之前的选择路径rij的概率当诱导目的地为行车诱导目的地时,的计算式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3154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