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气缸头盖多点喷射润滑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10530894.5 | 申请日: | 2014-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291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04 |
发明(设计)人: | 陈翔;王腾;周良兵;刘贤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隆鑫发动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M1/08 | 分类号: | F01M1/08;F01M9/10 |
代理公司: | 重庆中之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3 | 代理人: | 张景根 |
地址: | 400052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缸 头盖 多点 喷射 润滑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缸头盖多点喷射润滑结构。
背景技术
发动机工作时,各运动零件均以一定的力作用在另一个零件上,并且发生高速的相对运动,有了相对运动,零件表面必然要产生摩擦,加速磨损。因此,为了减轻磨损,减小摩擦阻力,延长使用寿命,发动机上都必须有润滑系统。现有汽缸头盖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对配气机构的挺杆、摇臂轴、摇臂调节螺栓等的润滑效果不佳,由此引发的故障相对较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润滑效果较好的气缸头盖多点喷射润滑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气缸头盖多点喷射润滑结构,包括气缸头盖,在气缸头盖上设置有润滑进油道,在进气门侧的气缸头盖内壁上设置有指向进气挺杆的进气挺杆润滑油孔、指向进气摇臂轴两端的第一和第二进气摇臂轴润滑油孔、指向进气摇臂调节螺栓与进气门端面的进气摇臂调节螺栓与进气门端面润滑油孔,在排气门侧的气缸头盖内壁上设置有指向排气挺杆的排气挺杆润滑油孔、指向排气摇臂轴两端的第一和第二排气摇臂轴润滑油孔、指向排气摇臂调节螺栓与排气门端面的排气摇臂调节螺栓与排气门端面润滑油孔,所述进气挺杆润滑油孔、所述第一和第二进气摇臂轴润滑油孔、所述进气摇臂调节螺栓与进气门端面润滑油孔、所述排气挺杆润滑油孔、所述第一和第二排气摇臂轴润滑油孔、所述排气摇臂调节螺栓与排气门端面润滑油孔的入口端分别与润滑进油道连通。
进一步:所述进气挺杆润滑油孔、所述第一和第二进气摇臂轴润滑油孔、所述进气摇臂调节螺栓与进气门端面润滑油孔、所述排气挺杆润滑油孔、所述第一和第二排气摇臂轴润滑油孔、所述排气摇臂调节螺栓与排气门端面润滑油孔均采用如下孔结构,包括:柱状孔段,在所述柱状孔段底部设置收口锥状孔段。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在气缸头盖上设置多个润滑油孔,润滑油从润滑进油道进入,然后从润滑油孔喷出,对发动机配气机构中的挺杆、摆臂轴、摇臂调节螺栓与进排气端面等结构进行多点充分润滑,提高配气机构的运行效率,减少故障及损坏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一种气缸头盖多点喷射润滑结构仰视图。
图2为图1中B-B剖视图。
图3为图1中C-C剖视图。
图4为图1中E-E剖视图。
图5为图1中F-F剖视图。
图6为图5中V处放大图。
图7为实施例中一种气缸头盖多点喷射润滑结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参见图1到7,一种气缸头盖多点喷射润滑结构,包括气缸头盖,在气缸头盖上设置有润滑进油道3,在进气门侧的气缸头盖内壁上(即顶部内侧)设置有指向进气挺杆的进气挺杆润滑油孔21、指向进气摇臂轴两端的第一和第二进气摇臂轴润滑油孔22、23、指向进气摇臂调节螺栓与进气门端面的进气摇臂调节螺栓与进气门端面润滑油孔24,在排气门侧的气缸头盖内壁上(即顶部内侧)设置有指向排气挺杆的排气挺杆润滑油孔11、指向排气摇臂轴两端的第一和第二排气摇臂轴润滑油孔12、13、指向排气摇臂调节螺栓与排气门端面的排气摇臂调节螺栓与排气门端面润滑油孔14,所述进气挺杆润滑油孔、所述第一和第二进气摇臂轴润滑油孔、所述进气摇臂调节螺栓与进气门端面润滑油孔、所述排气挺杆润滑油孔、所述第一和第二排气摇臂轴润滑油孔、所述排气摇臂调节螺栓与排气门端面润滑油孔的入口端分别与润滑进油道连通。
所述进气挺杆润滑油孔、所述第一和第二进气摇臂轴润滑油孔、所述进气摇臂调节螺栓与进气门端面润滑油孔、所述排气挺杆润滑油孔、所述第一和第二排气摇臂轴润滑油孔、所述排气摇臂调节螺栓与排气门端面润滑油孔均采用如下孔结构,包括柱状孔段,在所述柱状孔段底部设置收口锥状孔段。
在气缸头盖上设置多个润滑油孔,润滑油从润滑进油道进入,然后从润滑油孔喷出,对发动机配气机构中的挺杆、摆臂轴、摇臂调节螺栓与进排气端面等结构进行多点充分润滑,提高配气机构的运行效率,减少故障及损坏现象。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凡是属于本发明原理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的前提下进行的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隆鑫发动机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隆鑫发动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3089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发动机尾气利用装置
- 下一篇:含铊废水强氧化混凝与吸附回收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