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柴油机调速器转速感应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530470.9 | 申请日: | 2014-10-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790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14 |
| 发明(设计)人: | 程艳;廖建辉;莫舒玥;王芬芳;张桂鸣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 |
| 主分类号: | F02D1/04 | 分类号: | F02D1/04 |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红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4 | 代理人: | 李珊 |
| 地址: | 530226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柴油机 调速器 转速 感应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柴油机调速器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柴油机调速器转速感应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为保证柴油机的稳定运行,柴油机的喷油泵上均配备有调速器,调速器是一种自动调节装置,能够根据柴油机负荷的变化,自动增减喷油泵的供油量,从而实现不同负荷情况下油量的供起和调节,保证发动机的转速稳定在很小的范围内变化。调速器按功能分有两速调速器、全速调速器、定速调速器和综合调速器,按转速传感分有气动式调速器、机械式调速器、液压式调速器和机械气动、机械液压等复合式调速器。
机械式调速器以机械离心式应用较为广泛,其结构通常如图1所示,它包括柴油机凸轮轴1、连接体2、推杆3、离心飞块5、复位弹簧7和油量控制杠杆6,它是根据弹簧力和离心力相平衡进行调速的,工作时,柴油机凸轮轴1通过连接体2带动离心飞块4转动,离心飞块5因为离心力的作用以离心飞块销子4为轴向外转动,当转速达到一定速度后离心飞块5的另一端将推杆3顶起,压缩复位弹簧7,复位弹簧7驱动油量控制杠杆6,使柴油机供油量减少,降低转速,反之,当柴油机转速低到一定转速时,离心飞块5离心力变小,复位弹簧7回弹,驱动油量控制杆6,加大油量供给,提高转速,调速器就是这样根据速度情况自动调节,使柴油机处于一段稳定的转速状态。在图1中,通常将连接体2,推杆3,离心飞块5,复位弹簧7组成的机构组件统称为转速感应装置,这种结构的转速感应装置还存在着如下缺陷:
1、工作时,离心飞块5绕离心飞块销子4转动,容易引起转速感应装置振动,离心飞块销子磨损加剧,影响调速器寿命;
2、油脂、磨削等异物进入离心飞块销子4和离心飞块5附近,容易导致离心飞块5不能正常开闭,或者离心飞块5开闭不一致,导致调速不灵,甚至失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调速反应灵敏,振动磨损小,使用寿命长的柴油机调速器转速感应装置。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柴油机调速器转速感应装置,包括凸轮轴和复位弹簧,所述的凸轮轴上套接有圆台型的密封腔体,所述的密封腔体内装有流动平衡介质,密封腔体和凸轮轴之间设有连接键,密封腔体和连接键滑动连接,密封腔体的侧壁和其中心轴线成锐角,所述的复位弹簧套接在凸轮轴上,复位弹簧的一端与密封腔体的小端相抵。
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发明柴油机调速器转速感应装置由于在密封腔体内装有流动平衡介质,密封腔体和连接键滑动连接,凸轮轴通过连接键带动密封腔体转动,密封腔体内的流动平衡介质受到的离心力作用在侧壁上,因为密封腔体的侧壁和中心轴线成锐角,离心力分解成向前的分力,当转速达到一定的程度时,这个离心分力推动密封腔体向前移动,挤压复位弹簧,通过油量控制杆的调节减少油量,达到减小速度的目的,反之,速度下降后,离心分力有所减小,复位弹簧复位,通过油量控制杆的调节增加油量,达到增加速度的目的,本发明流动平衡介质流动性能好,动平衡迅速,整体装置反应灵敏,解决了振动大,磨损严重的问题,大幅度提高使用寿命。
作为优选,所述的流动平衡介质为水、水银或沙,能有效降低成本。
作为优选,所述密封腔体的侧壁和中心轴线成的锐角为350~650,为较佳实施例。
作为优选,所述密封腔体的侧壁上设有筋板,所述的筋板由密封腔体大端延伸至小端,筋板能起到扰流的作用,加速流动平衡介质的自平衡。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柴油机调速器转速感应装置在调速器中的位置图。
图2为现有的柴油机调速器转速感应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柴油机调速器转速感应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凸轮轴,2、连接体,3、推杆,4、离心飞块销子,5、离心飞块,6、油量控制杆,7、复位弹簧,8、连接键,9、密封腔体,10、筋板,11、流动平衡介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详细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广西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3047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