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用于冶金火法冶炼过程中的燃料还原剂在审
申请号: | 201410530338.8 | 申请日: | 2014-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278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04 |
发明(设计)人: | 王华;刘泛函;王仕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10L1/02 | 分类号: | C10L1/02;C10L1/04;C22B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093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冶金 火法 冶炼 过程 中的 燃料 还原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于冶金火法冶炼过程中的燃料还原剂,属于冶金技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燃料的需求日益增加,传统的石化燃料日趋紧张,石化燃料替代品的开发与利用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其中生物燃油是一种优良的替代品,它是以可再生的动植物油脂为原料,燃烧后有毒有机物排放量仅为石化柴油的10%,由于生物燃油无毒、无硫的特点,燃烧后生成的气体不会污染环境,对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由于生物柴油热值稍低,因此要与柴油混配使用。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及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应用于冶金火法冶炼过程中的燃料还原剂。该应用于冶金火法冶炼过程中的燃料还原剂在使用过程中极大的减少烟气和烟气等污染物的排放,可节省柴油10%~90%,起到了节能减排的效果,为促进有色冶炼行业的节能减排提供切实可行的优化型技术方案,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应用于冶金火法冶炼过程中的燃料还原剂,该燃料还原剂为生物燃油和柴油的混合燃油,混合燃油中生物燃油和柴油的体积比为9:1~1:9。
所述生物燃油为动物油或植物油,成分为混合脂肪酸甲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具有优良的环保特性,可使二氧化硫和硫化物排放可降低约30%,有毒有机物排放降低约60%,颗粒物排放降低约40%,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排放降低约50%;
(2)具有优良的燃烧性能,生物燃油的十六烷值比柴油高,因此燃料在使用时具有更好的燃烧抗暴性能,虽然生物柴油的热值比柴油低,但由于生物柴油中所含的氧元素能促进燃料的燃烧,可以提高热效率;
(3)具有可再生性,生物柴油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其资源不会像石油、煤炭那样会枯竭;
(4)具有经济性,使用生物柴油的系统投资少,节约了柴油等不可再生资源;
(5)较好的安全性能,闪点高,运输、储存、使用方面安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某冶炼厂炼铜车间的艾萨炉,在生产过程中采用柴油作为燃料进行富氧顶吹对冶炼过程中的温度波动进行平衡,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和硫化物以及有毒有机物,在改用柴油和生物燃油按体积比为2:8混配作为燃料替代柴油进行富氧顶吹,其中生物燃油为动物油,在不影响冶炼效果的前提下,排出二氧化硫和硫化物排放可降低约30%,有毒有机物排放降低约60%,颗粒物排放降低约40%,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排放降低约50%,节省柴油80%,实现了节能减排的目的。
实施例2
某冶炼厂炼铜车间的贫化炉采用柴油作为还原剂,在生产过程中将柴油通过浸没式顶吹的方式喷入渣层中,柴油碳化并还原渣层中的磁性铁,同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和硫化物以及有毒有机物,在改用柴油和生物燃油按体积比为1:9混配作为还原剂替代柴油进行顶吹,其中生物燃油为植物油,在不影响还原效果的前提下,排出二氧化硫和硫化物排放可降低约30%,有毒有机物排放降低约20%,颗粒物排放降低约20%,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排放降低约10%,节省柴油90%,实现了节能减排的目的。
实施例3
某冶炼厂炼铁车间的HIsmelt炉采用煤作为还原剂,在生产过程中将煤粉通过侧吹的方式喷入熔池中,煤粉还原FeO并产生混合煤气,在改用柴油和生物燃油按体积比为1:9混配作为还原剂替代煤粉进行顶吹,在不影响还原效果的前提下,节省了大量的煤,实现了节能减排的目的。
上面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3033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