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修复地下水中重金属砷的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410529859.1 | 申请日: | 2014-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914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1 |
发明(设计)人: | 雷春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316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修复 地下 水中 重金属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修复地下水中重金属砷的方法,属于水处理领域。
背景技术
地下水是自然界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类活动和生存息息相关。随着生产的发展,地下水重金属污染的问题日益严重,已经成为当前人类所面临的最紧迫的环境污染问题之一。从毒性和对生物体的危害方面来看,重金属砷有如下特点:在天然水体中只要有微量浓度即可产生毒性效应。微生物一般不能降解它们,因此其影响很难在短时间内消除。通常情况下,突然给一旦被其污染,随着时间的推移,重金属砷会逐渐转移到地下水中,随着地下水的流动逐渐扩散,从而导致地下水严重污染。
人体砷中毒的剂量为10-50mg,致死剂量为100-300mg。砷主要通过呼吸道,食道,皮肤粘膜进入人体。砷中毒是一个以皮肤损害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它可以危害人体的皮肤、呼吸、消化、泌尿、心血管、神经、造血系统等,按其发病过程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中毒。此外,砷还有三致作用,即致癌、致畸和致突变。砷的毒性主要是影响与硫氢基(SH)有关的酶的作用,妨碍细胞呼吸。由于地下水与其重金属污染物质的物理化学作用过程十分复杂,其污染进程往往十分隐蔽和缓慢,既不容易及早发现,又难以在较短时间内治理奏效,因此地下环境的污染治理比地表环境更为复杂和困难,从而对修复技术也要求较高。处理含砷废水,目前国内外主要有中和沉淀法、絮凝沉淀法、铁氧体法、硫化物沉淀法等,适用于高浓度含砷废水,但生成的污泥易造成二次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传统的修复方法周期长、修复效率低,且易于造成二次污染等问题提供了一种修复周期短、修复率高、环保洁净的修复地下水中重金属砷的方法。
一种修复地下水中重金属砷的装置,包括进水口(1)、搅拌器(2)、沉淀区(3)、过滤区(4)、过水通道(5)、反冲洗装置(6)、过水通道(8)、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9)、离子交换区(10)、膨化聚氟乙烯薄膜(11);所述地下水经水泵抽提由进水口(1)进入到沉淀区(3),同时加入絮凝剂搅拌沉淀,沉淀后的水经过过滤区(4)中膨化聚氟乙烯薄膜(11)过滤和反冲洗装置(6)的反冲洗作用,对地下水中砷进一步净化和过滤,过滤后的水随后通入离子交换区(9)进行离子交换,地下水中砷在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8)的离子交换反应后,得以去除,随后经处理后的地下水经出水口(10)回灌。
所述沉淀区内(3)设有搅拌器(2),向地下水中加入絮凝剂后,再搅拌,将水中砷沉淀,所述的絮凝剂是三氯化铁。
所述过滤区(4)内设有反冲洗装置(6)和膨化聚氟乙烯薄膜(11),地下水经过滤以及反冲洗,使得地下水中砷先与地下水分离滤下。
所述离子交换区(9)填有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11),所述的阴离子交换树脂是苯乙烯系阴离子交换树脂。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经水泵上抽的水进入到装置沉淀区(3),先搅拌再沉淀,借助加入Fe2+,Fe3+,Al3+,Mg2+,Mn2+等离子,并用氢氧化钙调到适当的pH。使其水解形成氢氧化物胶体,这些氢氧化物胶体能把地下水中砷吸附在表面,在水中电解质的作用下,氢氧化物胶体相互碰撞凝聚,并将其表面吸附物(砷化物)包裹在凝聚体内,形成绒状凝胶下沉,达到水质除砷的目的。经搅拌器(2)搅拌后,除砷更加快捷。随后将水通入过滤区(4),运用膨化聚氟乙烯薄膜(11)过滤技术,先过滤,再运用反冲洗装置(6)反冲洗,将水质处理更加干净。最后将水通入离子交换区(9)运用碱性离子交换树脂(8)进行离子交换。从而达到除砷的目的。
本发明的应用方法:地下水经水泵抽提,由入水口(1)进入沉淀区(3),与混凝剂混合,经搅拌器(2)搅拌后,沉淀;随后地下水再通入过滤区(4),经过滤区中膨化聚氟乙烯薄膜(11)过滤,再进行反冲洗;最后,地下水进入离子交换区(9),与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8)发生离子交换反应,随后经出水口(10)回灌其他洁净水源。
本发明具有的显著优势在于:(1)、先沉淀,运用絮凝吸附,并搅拌,使砷凝结均匀,沉淀;(2)、膨化聚四氟乙烯薄膜为滤料,能将液体中的微小颗粒全部截留在薄膜的表面,同时对膜表面进行反冲洗,滤饼被彻底地从膜表面清理干净,极高的滤膜孔隙率;能高效过滤地下水中砷;(3)、再用碱性离子交换树脂进行离子交换,使水质达到可饮用标准。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大学,未经常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2985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