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调控内部温度的配电箱在审
申请号: | 201410529840.7 | 申请日: | 2014-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003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1 |
发明(设计)人: | 梁道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市德斯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B1/56 | 分类号: | H02B1/56;G05D23/19 |
代理公司: | 中山市铭洋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6 | 代理人: | 邹常友 |
地址: | 528403 广东省中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调控 内部 温度 配电箱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智能调控内部温度的配电箱。
背影技术
现有的综合控制系统是通过配电箱实现对多个设备统一进行控制的,而所述配电箱内高度集成的电子控制板及电源设备在使用时会产生较大发热量,如未及时将热量散出则容易使电子元件、芯片等因高温而烧毁。现有的配电箱大多无加设主动散热装置(如抽风或制冷设备),又或是只简单地加装一只固定转速/功率的散热风扇,这样不仅无法迅速应对电子控制板及电源设备突发性的升温情况,而且当电子控制板及电源设备部分关闭时,配电箱内温度处理较低水平,散热风扇的长时间运转就过于浪费电能了。
发明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提到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智能调控内部温度的配电箱,在将箱内热量有效地向外传递,保障内部电子控制板及电源设备安全的同时,还能有能节省散热装置的电能开销。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智能调控内部温度的配电箱,包括一前后开口的箱体,所述箱体的侧面上至少开设有一个通风孔,各通风孔对应安设有一散热模组;所述散热模组包括一控制单元,以及与控制单元电气连接的温度传感探头、散热风扇;所述散热风扇的转速可变,所述控制单元根据箱内温度调节散热风扇转速。
相比于传统固定转速的散热方案,本发明不但可迅速响应箱体热量的突发性增大,有效地将箱体内部热量传递至箱外,保证箱内电路板与电源设备的安全运行,而且在箱体内产生的热量较低时可降低转速,起到很好的节能效果。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箱体之一侧面上部设有第一通风孔,且与其配设的散热风扇的抽风方向为从箱内至箱外;与该侧面相对的另一侧面下部设有第二通风孔,且与其配设的散热风扇的抽风方向为由箱外至箱内。根据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利用散热风扇将箱体上部的热气抽走,同时于箱体下部补充外界低温空气,由此形成对流循环,进一步地提升散热效率与避免了箱体内局部过热情况。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箱体的顶面和/或底面设有若干敲落孔。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箱体背面开口覆盖有带多个扁长状散热孔的背板,所述散热孔呈阵列布置。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箱体背面开口设有折边,折边上设有安装用的第一螺孔;所述背板上对应所述第一螺孔的位置设有通孔,通过螺接方式使背板与箱体背面开口的折边相固定。
本发明的优越性体现在:1)可调转速散热设计,不但可迅速响应箱体热量的突发性增大的情况,有效保证箱体电路板与电源设备的正常工作,而且在箱体内产生的热量较低时可降低转速,起到很好的节能效果;2)对流循环的散热设计,进一步地提升散热效率与避免了箱体内局部过热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箱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箱体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A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箱体后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如图1-3所示,一种智能调控内部温度的配电箱,包括一前后开口的箱体1,所述箱体1的侧面上至少开设有一个通风孔11,各通风孔11对应安设有一散热模组5;所述散热模组5包括一控制单元51,以及与控制单元51电气连接的温度传感探头53、散热风扇52;所述散热风扇52的转速可变,所述控制单元51根据箱内温度调节散热风扇52转速。如当箱体内电子器件产生的热量有突发性增长,所述控制单元51即相应提高散热风扇52的转速,以确保热量得到有效散出;如夜间或箱内部分电子器件关闭令温度处于较低水平,所述控制单元51即相应降低散热风扇52的转速或停止散热风扇52的运转,起到很好的节能效果。
所述箱体1之一侧面上部设有第一通风孔,且与其配设的散热风扇的抽风方向为从箱内至箱外;与该侧面相对的另一侧面下部设有第二通风孔,且与其配设的散热风扇的抽风方向为由箱外至箱内。根据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利用散热风扇将箱体上部的热气抽走,同时于箱体下部补充外界低温空气,由此形成对流循环,进一步地提升散热效率与避免了箱体内局部过热情况。
所述箱体1的顶面和/或底面设有若干敲落孔12。
所述箱体1背面开口覆盖有带多个扁长状散热孔31的背板3,所述散热孔31呈阵列布置。
所述箱体1背面开口设有折边,折边上设有安装用的第一螺孔。所述背板3上对应所述第一螺孔的位置设有通孔33,通过螺接方式使背板3与箱体1背面开口的折边相固定。所述箱体1的正面开口设有玻璃门(图中未示出)。
上述方案为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限于此。凡与本发明结构雷同、近似或以此为基础所作出的等效替换、改进,皆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市德斯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山市德斯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2984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