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氢化合物的换热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529208.2 | 申请日: | 2014-09-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158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8 |
| 发明(设计)人: | 徐永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永权 |
| 主分类号: | F28D7/00 | 分类号: | F28D7/00;F28F19/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09607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氢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量转换装置,尤其是一种基于氢化合物的换热装置,属于节能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换热器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又称热交换器。换热器是化工、石油、动力、食品及其它许多工业部门的通用设备,在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化工生产中,换热器可作为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再沸器等使用,它是一种在不同温度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流体间实现物料之间热量传递的节能设备,是使热量由较高的流体传递给温度较低的流体,使流体温度达到流程规定的指标,以满足过程工艺条件的需要,同时也提高能源的利用率。目前使用的换热器大多是以金属壳体为基础,以软化水为换热介质,例如管壳式换热器、浮头式换热器等。但是,随着工业生产的要求不断提高,特别是在石油冶炼生产中,为了提高反应温度,需要在反应器中加入氢化物,以此来作为介质达到裂化效果。而在此条件下,传统的换热器将不能再满足工业需求,需要一种耐高温、耐腐蚀性强的换热设备。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现目前的换热器耐高温和耐腐蚀性不能满足冶炼需求的问题,而提供一种耐高温、耐腐蚀、能量转换率高的一种基于氢化合物的换热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基于氢化合物的换热装置,包括换热器的筒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是由从下往上依次连接的下短节、下筒体、上筒体和上短节构成;所述下短节的底部为球形结构,下短节的上端开口并与下筒体的底部连接;在所述下短节的底部连接有开口向下的第一接管,所述第一接管的底部安装有第一法兰盘;在下短节的侧面还连接有横向开口的第二接管,所述第二接管的开口端安装有第二法兰盘;在所述的下短节和下筒体之间安装有下管板,所述下管板为不锈钢材质的圆环形状,在下管板的圆环上设有沿圆周均匀分布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的孔径均为27mm;在所述下管板的圆环内铺设有管网,所述管网是由钛、铬、镍元素按照质量配比1∶2.5∶1.5制得的合金网,所述的管网内部分隔为若干个菱形单元,每个菱形单元的边长均为45mm;在管网上还设置有六个拉杆孔,其中第一拉杆孔、第二拉杆孔、第三拉杆孔和第四拉杆孔分布在管网的边沿处,第五拉杆孔和第六拉杆孔位于管网的横向中心线上,所述的第一拉杆孔和第二拉杆孔与第三拉杆孔和第四拉杆孔相对于管网的横向中心线对称设置,所述的第五拉杆孔和第六拉杆孔相对于管网的纵向中心线对称设置;在所述下短节的上端还套有环形的下连接头,所述下连接头上设置有与所述下管板相匹配的连接孔,所述下连接头通过螺栓与下管板连接固定;在所述下筒体的下部侧面连接有第三接管,在第三接管的外端安装有第三法兰盘,在相对于第三接管另一侧的下筒体上连接有第四接管,在第四接管的外端安装有第四法兰盘,所述第四接管高于第三接管;在所述下筒体的上端连接有膨胀节,所述膨胀节上设有一圈向外凸出的圆环凸台,膨胀节的上端与上筒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膨胀节的内腔分别与上筒体和下筒体连通;所述上筒体的上端通过上管板与上短节固定,所述上管板与下管板为相同结构且安装时方向相反;在上筒体的顶部侧面上连接有第五接管,在第五接管的外端安装有第五法兰盘,在相对于第五接管另一侧的上筒体上连接有第六接管,所述第六接管的外端安装有第六法兰盘,所述第六接管低于第五接管;在所述上短节的下端套有上连接头,所述上连接头上设置有与上管板相匹配的连接孔,所述上连接头通过螺栓与上管板连接固定;所述的上短节顶部也为球形结构,在上短节的中部侧面上横向连接有第七接管,所述第七接管外端安装有第七法兰盘;在所述上管板上安装有三根换热管,在换热管内分别安装有测温管,所述的换热管向下穿过上筒体和下筒体后固定在下管板上;所述测温管的顶端均向上延伸并穿出上短节,所述的测温管的顶端分别与安装在上短节顶部的对应的测温接头相连;在所述上筒体和下筒体的内壁上还竖向安装有若干块折流板,所述折流板的横向宽度小于上筒体和下筒体的内径,相邻的两块折流板分别位于筒体内壁的异侧并形成错位;在所述的折流板上还连接有至少两根拉杆,所述的拉杆上端通过螺栓固定在对应的折流板上,所述的拉杆下端插入下管板对应的拉杆孔内。
优化地,在所述上筒体的中部还套有耳座,所述耳座卡紧在上筒体的外壁上,在耳座的边沿设有向下的环形斜面。所述的耳座用于对筒体进行加固和支撑,它可以增加上筒体的重量,起到压重的效果,同时由于其向外侧张开,因此还可以增强筒体的整体平衡性,避免筒体在安装时出现偏斜和不稳。这里耳座的安装位置可以根据筒体的重心和高度而调节,而耳座侧面采取斜面的设计可以使得耳座更平滑,减少安装时的摩擦碰撞,也有利于减少长时间工作后灰尘在耳座上的堆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永权,未经徐永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2920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PET带用限宽器
- 下一篇:一种柔性并联平台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