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烟气轮机的进气锥以及烟气轮机有效
申请号: | 201410528612.8 | 申请日: | 2014-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731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25 |
发明(设计)人: | 张玉峰;卢纲;窦小伟;韦正宗;任旭阳;张云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集团渤海石油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D25/00 | 分类号: | F01D2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沛德权律师事务所 11302 | 代理人: | 刘杰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烟气 轮机 进气锥 以及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化工装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烟气轮机的进气锥以及烟气轮机。
背景技术
烟气轮机是炼油厂催化裂化装置的关键设备,用于回收高温烟气中的能量。烟气轮机进气锥连接装置管道与烟机,进气锥流道内烟气入口温度高达650℃以上,隔板附近有温度高达250℃蒸汽冷却轮盘温度,两处存在较大的温度差。请参考图1,图1是现有技术中烟气轮机的进气锥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根据对烟气轮机的多年运行过程的观察后发现,烟气轮机经过一个周期的使用后,进气锥内隔板101与锥体102之间的焊缝经常开裂,影响了烟气轮机的平稳运行。由于焊缝开裂位置处于烟气轮机转子组轮盘前侧流道内,给烟气轮机的平稳运行造成了潜在的隐患
因此,现有技术中存在烟气轮机的进气锥隔板与锥体之间的焊缝容易开裂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烟气轮机的进气锥以及烟气轮机,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烟气轮机的进气锥隔板与锥体之间的焊缝容易开裂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烟气轮机的进气锥,包括:
壳体;
锥体,设置于所述壳体内;
隔板,与所述锥体相连,所述隔板的外圆具有膨胀吸收槽。
可选地,所述隔板与所述锥体采用螺栓连接。
可选地,所述进气锥还包括梯形支持锥,设置于所述进气锥的轮盘冷却蒸汽接管的出口端,所述梯形支持锥为薄壁结构。
本发明第二方面还提供一种烟气轮机,包括如第一方面任一所述的进气锥。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由于隔板的外圆具有膨胀吸收槽,所以通过膨胀吸收槽的变形吸收膨胀量,减小热应力,有效的保障此处结构的工作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烟气轮机的进气锥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烟气轮机的进气锥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烟气轮机的进气锥以及烟气轮机,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烟气轮机的进气锥隔板与锥体之间的焊缝容易开裂的技术问题。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请参考图2,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烟气轮机的进气锥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进气锥包括:
壳体201;
锥体,设置于壳体201内;
隔板203,与锥体相连。
请继续参考图3,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隔板203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隔板203的外圆具有膨胀吸收槽,通过膨胀吸收槽的变形吸收膨胀量,减小热应力,有效的保障此处结构的工作稳定性。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隔板203与锥体采用螺栓连接,改变了现有技术中的焊接结构,从根本上解决了进气锥隔板203焊缝开裂的可能,同时,取消了支持锥排气孔,可有效解决气体密封和热态下锥体内、外压力平衡的问题。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请继续参考图2,进气锥还包括梯形支持锥204,设置于进气锥的轮盘冷却蒸汽接管的出口端,梯形支持锥204为薄壁结构,从而使得梯形支持锥204具有了一定的挠性,能够有效吸收热态下轮盘冷却蒸汽喷管的热膨胀,消除隔板203轴向受力。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第二方面还提供一种烟气轮机,包括如第一方面任一所述的进气锥。
在前已经详细介绍了烟气轮机的进气锥的具体结构,在此就不再赘述了。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的技术效果或优点:
1、由于隔板的外圆具有膨胀吸收槽,所以通过膨胀吸收槽的变形吸收膨胀量,减小热应力,有效的保障此处结构的工作稳定性。
2、由于隔板与所述锥体采用螺栓连接,改变了现有技术中的焊接结构,所以从根本上解决了进气锥隔板焊缝开裂的可能,同时,取消了支持锥排气孔,可有效解决气体密封和热态下锥体内、外压力平衡的问题。
3、由于梯形支持锥为薄壁结构,从而使得梯形支持锥具有了一定的挠性,所以能够有效吸收热态下轮盘冷却蒸汽喷管的热膨胀,消除隔板轴向受力。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集团渤海石油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集团渤海石油装备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2861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