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以用户端自由调节音效的入耳式耳机有效
申请号: | 201410525028.7 | 申请日: | 2014-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5110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0 |
发明(设计)人: | 刘霓;陈传波;黄海彦;刘志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三诺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1/10 | 分类号: | H04R1/1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85 | 代理人: | 刘华松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耳套 耳机主体 入耳式耳机 音孔 自由调节 用户端 音效 转动 加工 前端外表面 电子音频 内腔相通 音孔位置 影响声音 整个结构 平滑性 耳机 通孔 外漏 遮蔽 | ||
本发明涉及电子音频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可以用户端自由调节音效的入耳式耳机,该入耳式耳机包括耳机主体和耳套,耳套安装在耳机主体前端的外表面,所述耳机主体的前端外表面加工有与内腔相通的通孔作为前腔调音孔,耳套上加工有与前腔调音孔位置相对应的耳套缺口,耳套相对耳机主体转动。本发明在耳机主体前端加工有前腔调音孔,在耳套上加工有与前腔调音孔相对应的耳套缺口,耳套相对耳机主体转动,因此通过转动耳套使前腔调音孔外漏或遮蔽,在不影响声音平滑性的同时,可以实现两种不同的电声效果,即针对入耳式耳机,可以实现用户端自由调节耳机的音效,整个结构简单、实现起来方便可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音频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特别涉及一种可以用户端自由调节音效的入耳式耳机。
背景技术
目前的耳机产品都是在设计完成后就已经确定了耳机的电声效果,该电声效果也只能通过软件补偿的方式来改变。所以用户只能根据某段时间和某种音乐的感觉去挑选耳机。比如说,一段时间喜欢听摇滚乐,那可能需要购买的耳机就是低音效果比较重的耳机。有可能过一段时间后喜欢听古典,那就需要更换另外一种相对比较平衡的耳机才能体现乐曲的本来面目。
随着人们对便携电子产品的使用频度的暴增,信息量呈现爆炸性的增长,人们可以短时间内接触到不同的流派、不同的风格音乐。如果使用软件补偿的方式来适应不同的音乐,这样会加重音乐的电子音,使音乐失去原有的平滑感,就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可以用户端自由调节音效的入耳式耳机,用户端可以根据音乐风格和自己的喜好,选择使耳机处于不同的听音状态,还不会影响音乐的平滑性。
为了解决以上提出的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可以用户端自由调节音效的入耳式耳机,该入耳式耳机包括耳机主体和耳套,耳套安装在耳机主体前端的外表面,所述耳机主体的前端外表面加工有与内腔相通的通孔作为前腔调音孔,耳套上加工有与前腔调音孔位置相对应的耳套缺口,耳套相对耳机主体转动。
所述耳机主体的端部为圆柱体,其圆柱体的上下两端分别加工有环形台阶。
所述耳套包括外壳和安装筒,安装筒圆周面上加工有梯形的耳套缺口,外壳为弧面结构,其端部安装在安装筒圆周面的顶端外沿上,并位于耳套缺口相对应的另一侧,外壳下部与安装筒圆周面之间形成中空内腔;
耳套通过安装筒安装在耳机主体端部的环形台阶上,安装筒相对耳机主体转动,其内壁与耳机主体的圆周面之间形成中空内腔。
所述耳套缺口的尺寸大于前腔调音孔。
所述耳机还包括耳机后壳、喇叭、MIC支架、开关按键、MIC筒、PCBA板、音量按键、MIC套、主线、插头线卡、插针内模、插针筒、插针和分线;
所述耳机主体后端安装在耳机后壳内,喇叭也设置在耳机后壳内并位于耳机主体前端,MIC筒的内腔安装有MIC支架,MIC支架上安装有PCBA板,MIC筒的表面上分别设置有音量按键和开关按键,音量按键和开关按键均与PCBA板连通;
两根分线的一端分别安装一个耳机主体,即其端部穿过耳机后壳与其内腔连通,两根分线的另一端合成一股,合成后的端部安装在MIC筒的一端开口并与其内腔连通;
主线的一端安装在MIC筒的另一端开口也与其内腔连通,主线的另一端连接插头线卡,插头线卡与插针内模连接,插针内模与插针连接,插针的外表面设置有插针筒。
所述MIC筒表面还套装有MIC套。
所述分线的端部通过一个线尾套和耳机铜扣安装在耳机后壳上。
所述两根分线通过滑套合成一股,合成后的端部通过MIC铜扣安装在MIC筒上,主线的端部通过MIC线卡安装在MIC筒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三诺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三诺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2502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