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太阳能热能锅炉回油桶在审
| 申请号: | 201410524800.3 | 申请日: | 2014-09-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157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8 |
| 发明(设计)人: | 卢其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国瑞冠泰设备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4J2/34 | 分类号: | F24J2/34;F24J2/4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42300 安徽省宣城市宁国经***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太阳能 热能 锅炉 油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太阳能热能锅炉回油桶。
背景技术
氧化稳定性导热油与溶解其中的空汽及热载体系统填装使残留的空汽在受热情况下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有机酸及胶质物粘附输油管,不仅影响传热介质的使用寿命,堵塞管路,同时易造成管路的酸性腐蚀,增加系统运行泄漏的风险。
因此导热油在使用过程的应做好以下防护
1、避免导热油的氧化,由于导热油在热载体中高温运行的情况下易于发生氧化反应,造成导热油的劣化变质,所以通常对设置的高温膨胀槽进行充氮保护,确保热载体系统的封闭,避免导热油与空汽接触,延长导热油的使用寿命;
2、避免导热油的结焦,导热油在运行温度超过最高使用温度时,在导油管壁会出现结焦现象,随着结焦层的增厚,导油管壁温偏高又促使粘附结焦,不断增厚的管壁温度进一步提高,随着管壁的不断增厚传热性能恶化,随时可能发生爆炸事故。因此,严格控制热载体出口处导热油的温度不得超过最高使用温度,热载体的最高膜温应小于允许油膜温度;
3、定期排查泄漏点加强现场监控,要确保热载体系统完好不漏,定期排查设备的腐蚀渗漏情况,发现渗漏及时检修。因此,热载体系统要合理设计,使用中要定期检测设备壁厚和耐压强度,并在设备和管道上加装压力计、安全阀和放空管;
4、防止热载体内混入水及其他杂质随着热载体的加热,溶解在其中的水分迅速汽化,导热管内的压力急剧上升而导致无法控制的程度,引起爆炸事故。所以,导热油在投入使用前应先缓慢升温,脱除导热油中的水和其他轻主份杂质。
现有技术在使用导热油时,都没有一种设备对其进行有效的保护,使得导热油在使用时,与空汽接触,从而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有机酸及胶质物粘附输油管,不仅影响传热介质的使用寿命,堵塞管路,同时易造成管路的酸性腐蚀,增加系统运行泄漏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太阳能热能锅炉回油锅,其能够有效的避免导热油与空汽接触,大大提高了导热油的使用寿命,同时也大大降低了管道堵塞的可能性,以及避免了因管道堵塞造成爆炸等危险事故。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太阳能热能锅炉回油桶,包括底座、扩张桶、排汽灌和缓冲灌,所述底座上设有缓冲灌和排汽灌,所述的缓冲灌与排汽灌之间通过第一导管连通,所述缓冲灌与扩张桶之间通过第二导管连通,所述排汽灌上端设有导汽管,所述导汽管贯穿于扩张桶内,所述扩充桶上端设有排汽口。其采用二次排汽,使得排汽效果更佳,从而有效提高了导热油的使用寿命,同时也避免了因导热油与空汽接触发生氧化反应,从而产生机酸及胶质物粘附输油管,堵塞管路,造成管路的酸性腐蚀,增加系统运行泄漏的风险,甚至造成爆炸等危险事故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其所述的排汽灌一侧设有回油进口,所述排汽灌的下端设有回油出口。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其所述缓冲灌内插有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其所述扩充桶的前后两侧设有隔离挡板和安装卡扣。通过采用隔离挡板使回油桶避免与硬物接触,提高了回油桶的使用寿命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其所述扩充桶上设有清洗阀,所述扩充桶的两侧设有通汽孔。通过采用通汽孔,避免了因桶内高压所引起的爆炸事故的发生。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采用回油桶对导热油进行排汽,从而有效避免了导热油与空汽接触发生氧化反应,不仅提高了导热油的使用寿命,还避免了因导热油的氧化反应产物阻塞油桶所造成堵塞管路,管路的酸性腐蚀,进一步的避免了爆炸等危险事故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侧视图;
图中:1、导汽管;2、清洗阀;3、安装卡扣;4、扩张桶;5、通汽孔;6、隔离挡块;7、回油进口;8、排汽灌;9、回油出口;10、排汽口;11、第一导管;12、第二导管;13、压力传感器;14、缓冲灌;15、温度传感器;16、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国瑞冠泰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宁国瑞冠泰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2480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