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源极驱动器、其运作方法及其驱动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410524552.2 | 申请日: | 2014-10-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7534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02 |
发明(设计)人: | 洪国哲;陈季廷 | 申请(专利权)人: | 联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G3/36 | 分类号: | G09G3/36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臧建明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科学工***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驱动器 运作 方法 及其 驱动 电路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源极驱动器、其运作方法及其驱动电路。源极驱动器包括一伽玛电压产生电路、一第一电压缓冲器及一参考电压驱动电路。伽玛电压产生电路接收一内部参考电压,以提供对应一第一显示灰阶的一第一灰阶参考电压。第一电压缓冲器用以接收第一灰阶参考电压,以提供一驱动电压。参考电压驱动电路耦接伽玛电压产生电路及第一电压缓冲器,用以加速第一灰阶参考电压的上升速度或下降速度。本发明实施例的源极驱动器、其运作方法及其驱动电路,其参考电压驱动电路在第一灰阶参考电压为暂态时加速第一灰阶参考电压的上升速度或下降速度。因此,可降低源极驱动器的静态电力消耗且不影响源极驱动器的运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驱动器,尤其涉及一种源极驱动器、其运作方法及其驱动电路。
背景技术
近年来,消费性电子产品不断的推陈出新,而具有轻巧短小、不占空间、无幅射、低耗电、不产生高热、使用寿命高、画面柔和等等特性的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Display)则广泛使用来作为画面输出的界面。在液晶显示器中,会通过源极驱动器来提供液晶显示器面板所需要的影像数据,而源极驱动器的多个数据通道会依据所对应的影像数据调整所输出的驱动电压。
依据上述,当源极驱动器的电力消耗增加时,液晶显示器的整体电力消耗也会增加。因此,如何在不影响驱动电压的调整且降低源极驱动器的电力消耗则成为设计源极驱动器的一个重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源极驱动器、其运作方法及其驱动电路,可降低源极驱动器的静态电力消耗且不影响源极驱动器的运作。
本发明的源极驱动器,包括一伽玛电压产生电路、一第一电压缓冲器及一参考电压驱动电路。伽玛电压产生电路接收一内部参考电压,以提供对应一第一显示灰阶的一第一灰阶参考电压。第一电压缓冲器用以接收第一灰阶参考电压,以提供一驱动电压。参考电压驱动电路耦接伽玛电压产生电路及第一电压缓冲器,用以加速第一灰阶参考电压的上升速度或下降速度。
本发明的驱动电路,用以驱动一显示面板,包括一时序控制器、一伽玛电压产生电路、一第一电压缓冲器、一参考电压驱动电路及一电压选择开关。时序控制器用以提供一显示数据。伽玛电压产生电路接收一内部参考电压,以提供对应一第一显示灰阶的一第一灰阶参考电压。第一电压缓冲器用以接收第一灰阶参考电压,以提供一驱动电压。参考电压驱动电路,耦接伽玛电压产生电路及第一电压缓冲器,用以加速第一灰阶参考电压的回复或其电压准位的改变。电压选择开关的一输入端接收来自伽玛电压产生电路所提供的第一灰阶参考电压,并且电压选择开关的一输出端提供第一灰阶参考电压至第一电压缓冲器,其中电压选择开关导通显示数据对应的灰阶值相同于第一显示灰阶。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参考电压驱动电路耦接伽玛电压产生电路与电压选择开关的输入端。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参考电压驱动电路包括一第二电压缓冲器,其输入端接收一驱动参考电压,其输出端耦接第一灰阶参考电压。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源极驱动器还包括一压降检测电路,用以检测第一灰阶参考电压的一电压准位,以决定是否启动第二电压缓冲器。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源极驱动器包括一数据检测电路,依据显示数据及第一显示灰阶决定是否启动第二电压缓冲器,其中当显示数据对应的灰阶值相同于第一显示灰阶时,数据检测电路启动参考电压驱动电路。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第二电压缓冲器接收一外部控制信号,以依据外部控制信号而启动,并且外部控制信号使能在显示数据相同于第一显示灰阶。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参考电压驱动电路包括一第一晶体管,第一晶体管的一第一端接收一驱动参考电压,第一晶体管的一第二端耦接第一灰阶参考电压。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第一晶体管的一控制端接收内部参考电压。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第一晶体管的一控制端耦接第一晶体管的第一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联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联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2455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内存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下一篇:电子装置的连接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