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分散蓝至黑色染料组合物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524391.7 | 申请日: | 2014-10-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7136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0 |
| 发明(设计)人: | 汪仁良;吕建君;高怀庆;阮萍萍;欧其;阮伟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龙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鸿源鑫创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9B67/22 | 分类号: | C09B67/22;C09B67/38;D06P1/19;D06P1/18;D06P3/54 |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正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3201 | 代理人: | 黄美娟,俞慧 |
| 地址: | 312368***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散 黑色 染料 组合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散染料组合物,具体涉及一种耐碱性好的分散蓝至黑色分散染料组合物。
(二)背景技术
分散染料在高温(125℃~135℃)条件下应用,有一个化学稳定性问题。当染浴pH值在3~6范围内,耐酸稳定性好,不易造成明显色差。但是当染浴pH>6条件下,许多常用分散染料会发生水解反应,使得色变浅,色光异变,耐碱稳定性很差。
近年来,国内的染料生产厂家,推出了系列耐碱性分散染料。实际上大多数是从耐碱稳定性较好的常用分散染料中筛选出来的。如:浙江闰土股份有限公司的ADD系列分散染料;常州亚邦染料有限公司的H-RPD型分散染料等(参考文献:[1]崔浩然.分散染料的配伍技术[J].染整技术,2011,33(9):49-50)。
这些所谓耐碱分散染料,在130℃的染浴中,多数染料的实际耐碱能力如下:(与染浴pH=4.8的得色深度相比较)
染浴pH=8.1时,得色深度下降幅度在4%以内;
染浴pH=9.0时,得色深度下降幅度在6%以内;
染浴pH=10.0时,得色深度下降幅度在10~27%。
这表明,国产耐碱分散染料,只适应在pH=9.0以下的条件下染色,倘若在pH﹥9.0的条件下染色,其得色深度和得色色光,也将发生显著变化(只有部分染料的耐碱能力可以达到pH=10)。
由于耐碱分散染料品种较少,而且价格偏高。因此,如何获得一种耐碱范 围更宽广、色牢度优异和价格合理的新耐碱性染料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三)发明内容
为扩充耐碱性分散染料的队伍,解决常规耐碱性分散染料强碱体系中得色量大幅下降、染色性能不稳定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耐碱性分散蓝至黑色染料组合物,该分散蓝至黑色染料组合物得色量高,匀染性好,提升力好,能在pH值为4.0~14.0的体系中进行染色,大大扩大了分散染料的应用范围,不仅能实现部分涤纶织物精炼染色一浴法,还可用于强碱性条件下的碱性烂花工艺。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分散蓝至黑色染料组合物,由原染料和助剂拼混而成,原染料主要包括组分A以及组分B和/或组分C,其中组分A选自式(Ⅰ)所示染料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分B选自式(Ⅱ)所示染料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分C选自式(Ⅲ)所示染料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基于所述的原染料,组分A的重量百分含量为30-95%,组分B的重量百分含量为0-50%,组分C的重量百分含量为0-30%,其中组分B和组分C的含量不同时为0;
式(Ⅰ)中,R1为氢或C1~C4的烷基;R2为C1~C4的烷基或氰乙基;m为2或3;
式(Ⅱ)中,R3、R4各自独立为氢或卤素;R5为氢、C1~C4的烷基、卤素或C1~C4的烷氧基;R6为氰乙基或C1-C6烷基,n为1、2或3;
式(Ⅲ)中,X1、X2各自独立为H、卤素或硝基,R7为H或C1-C4烷基;R8为C1-C4烷基或氰乙基;R9为氰乙基、苄基或苯乙基;
且原染料不包含组分C时,若m=2或3,则n仅为1。
进一步,原染料由组分A、组分B及组分C组成。
更进一步,基于原染料总重,所述组分A的重量百分含量为40-90%,组分B的重量百分含量为1-50%,组分C的重量百分含量为1-30%。
再更进一步,基于原染料总重,所述组分A的重量百分含量为45-85%,组分B的重量百分含量为1~45%,组分C的重量百分含量为1~25%。
进一步,所述的组分A优选为下列之一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进一步,所述的组分B优选为下列之一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龙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鸿源鑫创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龙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鸿源鑫创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2439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