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式球形锂铁材料/碳阴极材料的制法及其用途在审
申请号: | 201410521949.6 | 申请日: | 2014-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932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04 |
发明(设计)人: | 王瑞瑜;杨纯诚;陈伟皇;张世璋;简文镇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塑生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36 | 分类号: | H01M4/36;H01M4/58;H01M4/62;H01M4/136;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5 | 代理人: | 朱梅;徐琳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球形 材料 阴极 制法 及其 用途 | ||
本发明主张国际优先权:基础案为TW102136253优先权日:2013年10月07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式球形锂铁材料/碳阴极材料,特别是一种以喷雾干燥合成具球体结构的锂铁材料/碳阴极材料的制法及其用途。
背景技术
近年来,锂离子二次电池的性能,随着材料及电化学技术不断的发展,已明显的提升,且大量使用在各类3C产品上。
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基本架构,包括:(1)阳极材料(Anode material)、(2)电解液(Electrolyte)、(3)隔离膜(Separator)以及(4)阴极材料(Cathode material)四个部分,其中,阴极材料的活性物质,不但主导着锂离子二次电池的电容量大小,也决定着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安全性。因此,应用于锂离子二次电池的理想阴极材料,需具备优异的克电容量以及材料热稳定性。
目前阴极材料的主要研究方向是集中在LiCoO2、LiNiO2、LiMn2O4、LiFePO4等。而其中目前最受瞩目的应属LiFePO4阴极材料,因其具有非常稳定结构,因此以LiFePO4制备的锂离子二次电池是属于安全性的电池。
在现有技术中,锂铁材料包括磷酸锂铁(LiFePO4)、氧化锂铁磷(LiFe(1-x)MxP(1-x)O2(2-x))或其它锂铁系列材料,具结构稳定、无毒、成本较低及安全性较高的特点,且理论克电容量达170mAh/g,是应用于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其中一种理想阴极材料。
为方便说明,下文使用英文名称“LFP”简称锂铁材料。所述锂铁材料(LFP)常用的合成方法,包括:溶胶-凝胶法(Sol-gel method)、共沉淀法(Co-precipitation method)、固态反应法(Solid-state method,以下简称固态法)、喷雾裂解法(Spray pyrolysis method)、水热合成法(Hydrothermal method)等。
其中,使用固态法制备LFP粉末的制法,包括下列步骤:
1.取锂源、铁源、磷酸源直接做固相混合及研磨,其中Li∶Fe∶P摩尔比为1∶1∶1;
1)按摩尔比1∶1∶1的比例,分别取锂源、铁源、磷酸粉末为原料;
所述锂源为选自氢氧化锂、硝酸锂、醋酸锂、氯化锂、碳酸氢锂或碳酸锂、磷酸氢锂或磷酸锂,较佳实施例为氢氧化锂(LiOH)。
所述铁源为选自硫酸铁、草酸亚铁、磷酸铁、醋酸铁、氧化铁、硝酸铁或氯化铁,较佳实施例为硫酸铁(FeSO4.7H2O)。
所述磷酸源为选自磷酸铵、磷酸氢铵、磷酸二氢铵、磷酸锂、磷酸氢锂、磷酸铵锂、磷酸或磷酸钠,较佳实施例为(NH4H2PO4)。
2)以高速球磨机做固相混合及研磨取得前趋物样品H;
将步骤1)的原料放入高速球磨机,在加入或不加入研磨助剂条件下,以转速200~400rpm研磨4小时,将步骤1)的原料均匀混合成前趋物样品H;
3)选择性加入约3wt%的Super P导电碳材,再以高速球磨机做固相混合及研磨取得前趋物样品G;
对前趋物样品H选择性加入约3wt%的Super P导电碳材,再以高速球磨机研磨2小时,取得前趋物样品H与Super P导电碳材均匀混合的前趋物样品G;
4)将前趋物样品H或样品G烘干去除水分;
将前趋物样品H或样品G置入烘箱中以120℃持续加热12小时,使得前趋物样品H或样品G的水分完全去除,以利在锻烧过程中不易产生氧化物或杂质。
2.置入高温炉锻烧成LFP材料;
将完成步骤1固相混合、研磨及烘干的前趋物样品H或样品G置入石英舟内,在置入高温管状炉进行锻烧之前,可选择性进行预烧热处理,在温度350~500℃的条件下,进行热处理1~10小时,较佳实施例是在温度400~450℃的条件下,进行热处理4~6小时,将前趋物样品H或样品G的水份及小分子去除,改善前趋物样品H或样品G的结晶性之后,再置入高温管状炉进行以下二阶段烧结热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塑生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台塑生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2194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