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外孔去毛刺机在审
申请号: | 201410517065.3 | 申请日: | 2014-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850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04 |
发明(设计)人: | 殷云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殷云娟 |
主分类号: | B24B9/04 | 分类号: | B24B9/04;B24B4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300 江苏省镇江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外孔去 毛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去毛刺机床的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外孔去毛刺机。
背景技术
铝合金车轮以其重量轻、节能、散热好、美观、耐腐蚀、加工性好等优点不断被认可,采用铝合金车轮成为替代钢质车轮的最佳选择,使得汽车铝合金轮圈需求急剧增长。汽车的高速化,迫使铝合金车轮向大直径、宽轮辋方向发展,目前主流的14~16in,逐步被17~20in代替,甚至出现21-28in车轮装在汽车上。目前国内因为设备价格因素,铝合金车轮铸造方式近一半以重力铸造方式生产,重力铸造生产的铝合金车轮在其中心安装盘和内轮缘位置留有补缩冒口,需后序加加工切除。其中20in(英寸)大直径、宽轮辋的铸造毛坯重量达20KG以上。目前国内较自动化的内孔去毛刺机为卧式,现有卧式机装夹模式为卧式装夹,员工装卸工件工时装夹高度高、降低了加工效率且劳动强度高;切削断下的冒口直接掉在小刀主轴上,需全部加工完后人工取出,并会有安全隐患;同时不易实现与简易机械手联动,实现自动装卸工件。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化上、下料的铝合金轮圈去毛刺机。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一种外孔去毛刺机,由导向机构、上主轴、压紧机构,上毛刷、下毛刷,下主轴、支撑座7底座以及电机组成,导向机构固定于底座上,并与上主轴相连,上主轴上设有上毛刷并与压紧机构相连,压紧机构可沿着导向机构上下移动,电机及支撑座7固定于底座上,下主轴6与支撑座7相连,下毛刷固定于下主轴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主轴上设有毛坯并转动,工作时,压紧机构向下压紧,涂料经导流槽分别从支撑座、上主轴的入口处流入上、下毛刷,使毛坯内下腔与表面被涂上涂料。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轮圈自动上、下料,夹紧机构同时动作,升降机构同时动作,且由搬运机构带动同时进行搬运,全程自动化控制,生产效率高,且保证了加工位始终只有一只轮圈,避免了加工中出现前后轮圈相干涉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由夹紧机构1、升降机构2,搬运机构3,活动架4,横档5,底座6,滚道7组成,夹紧机构1、升降机构2,搬运机构3分别与活动架4左右两端相连,活动架4与升降机构2相连,升降机构2固定于横档5上,去毛刺机构固定于底座6上。夹紧机构1、升降机构2处于松开状态,并和搬运机构3一起处于最低位置,轮圈(未加工)位于原位,轮圈(已加工)位于加工位,去毛刺机构处于加工状态。
夹紧机构1夹紧轮圈(未加工),同时夹紧机构1夹紧轮圈(已加工,首次加工时不存在),升降机构2、搬运机构3同时带动活动架4、夹紧机构1、搬运机构3以及轮圈(未、已加工)提升至最高位置,搬运机构3带动横档5,因升降机构2固定于横档5上,故升降机构2、活动架4、夹紧机构1、横档5、轮圈(未、已加工)随横档5一起运动,最终,轮圈(未加工)运动至加工位,轮圈(已加工)运动至滚道,升降机构2、带动活动架4、夹紧机构1以及轮圈(未、已加工)下降至最低位置。夹紧机构1运动至加工位,滚道运入未加工轮圈,滚道运出已加工轮圈,经过一段设定的时间,去毛刺机构停止工作,系统从头开始进入循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殷云娟,未经殷云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1706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