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控制水库分层取水的柔性浮体坝及分层取水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516530.1 | 申请日: | 2014-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509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31 |
发明(设计)人: | 练继建;燕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前沿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7/02 | 分类号: | E02B7/02;E02B8/00 |
代理公司: | 天津佳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002 | 代理人: | 侯力 |
地址: | 301700 天津市武清***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控制 水库 分层 取水 柔性 浮体坝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力学及水工建筑物,特别是一种可控制水库分层取水的柔性浮体坝及分层取水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水电工程项目飞速发展,高坝水库工程明显增多。虽然高坝水库在防洪、发电、灌溉等各方面的利用效果显著,但也随之造成了一些生态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高坝库区的深水低温对鱼类栖息地环境造成的影响。高坝库区因坝体高,坝前库区水位深(有些可达200-300m),使得表层水体与深层水体间温差较大。然而,一般坝体电站取水口据水面有一定距离,造成电站所取水体温度较低,致使下游河道水温过低。对于下游河道水体中的鱼群及其他生物群体,低温环境致使其存活数量有所下降。为此,需采用一定的工程措施,实现电站的分层取水,使得电站使用上层温度较高水体进行发电,以保证下游水生生物的正常生存环境。
目前分层取水工程中采用最多的水工建筑物是叠梁门。所谓叠梁门是基于水库水位及水温的基本要求,采用一层一层叠置梁门的方法取得所需水位下的表层水体。对于叠梁门而言,一般在工程设计阶段就有所考虑,为整体水库工程的分项工程,且在水库蓄水之前即已施工完成。而对于已投入运行但未设置叠梁门的电站,如若重新设置叠梁门以实现分层取水的目的,则需针对其具体工程重新设计与建造叠梁门,且在建造过程当中需将水库放空才可完成施工。这样,不但会耗费较高的叠梁门建设费用,而且在施工过程中水库的放空会造成发电电量与灌溉用水的巨大经济损失。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新型的水工柔性浮体坝,该浮体坝在实现不同水位分层取水的前提下,施工的适应环境范围更广,蓄水、无水环境均能施工,从而保证了水库运行的经济效益。此外,该浮体坝的建造费用极低,施工周期短,且构造简单,易于实现。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存在问题,提供一种可控制水库分层取水的柔性浮体坝及分层取水方法,该浮体坝施工的适应环境范围广,蓄水、无水环境均可施工,建设费用低,施工周期短,设计简单,便于更换,经济性好,灵活性强,经济及技术效果显著。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一种可控制水库分层取水的柔性浮体坝,由底部反力锚、拉力锚索、气浮舱、气浮舱配重、多层无纺土工布及连接轴承构成,底部反力锚为附配重的钢筋混凝土筒形基础或钢材单一钢材配重体,其中附配重钢筋混凝土筒形基础用于库底有较深淤泥层的水电站库区,而单一钢材配重体用于库底有浅层淤泥层或无淤泥层的水电站库区;拉力锚索为钢制材料,拉力锚索下端部埋入底部反力锚中并与底部反力锚固定连接,气浮舱与底部反力锚之间的拉力锚索包裹3-10层无纺土工布以阻止库区中部深层水体进入发电坝体段上的的电站进水口;上下串联的3-8个气浮舱设于拉力锚索的顶部并通过连接轴承将各个气浮舱固定于拉力锚索上,球形气浮舱由橡胶材料制成,其尺寸大小需要满足升力与底部反力锚稳定的要求,气浮舱侧边设有配重以保证气浮舱排出气体后可沉入水中;底部反力锚、无纺土工布拉力锚索及气浮舱的横向布置数量依据发电坝体段长度确定并保证浮体坝横向宽度大于发电坝体段坝轴线长度以降低库区边部深层水体入流影响。
一种所述可控制水库分层取水的柔性浮体坝的分层取水方法,步骤如下:
1)开启进水口闸门,水体流动使得柔性浮体坝向发电坝体方向整体倾斜;
2)调整气浮舱内部气体体积与电站进水口的水流流速,使拉力锚索及多层无纺土工布与水平面间成最佳角度40-80°,以使在取得表层水体的同时浮体坝并不阻碍水体入流流道;
3)当库区水位下降过大,则排空部分气浮舱内部气体,使其因气浮舱配重而垂吊于其他气浮舱外侧,以降低浮体坝整体高度,满足低水位条件下的分层取水要求;
4)当库区水位再次上涨后,将放空的气浮舱充入气体,以升高浮体坝的整体高度,达到高水位下的分层取水要求。
一种所述可控制水库分层取水的柔性浮体坝的具体施工方法,步骤如下:
1)在近岸完成底部反力锚、拉力锚索、气浮舱、气浮舱配重、多层无纺土工布和联接轴承的预制工作;
2)将气浮舱内冲入气体以满足漂浮要求;
3)将整体预制结构吊装至预定位置,开始下沉底部反力锚;
4)随底部反力锚稳步下沉,拉力锚索、气浮舱、气浮舱配重、多层无纺土工布和联接轴承稳步进入水体中;
5)对于库底有较深淤泥层的库区,底部反力锚下部为筒形结构,将底部反力锚沉放至库底后,再依靠底部反力锚自重将筒形结构沉入淤泥层中,以增强浮体坝的整体抗拔能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前沿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大学前沿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1653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