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输送带成槽性试验方法及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515177.5 | 申请日: | 2014-09-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16302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03 |
| 发明(设计)人: | 杜昌峰;李洪成;王其才;王保民;陈克成;刘强;李东良;高秀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康迪泰克工程橡胶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M13/00 | 分类号: | G01M13/00 |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7221 | 代理人: | 赵妍 |
| 地址: | 2721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输送带 成槽性 试验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输送带检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槽形带式输送机的输送带横向成槽性的测试方法及装置,具体涉及一种输送带成槽性试验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带式输送机被广泛使用于国民生产的各行各业,为社会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有的用来运输散状物料,有的用来运输成件物品,既可以连续运转,也可以和生产流程中的工艺过程相配合,形成有节奏的流水作业运输线,能运输粉状、小颗粒、小块状物料,还能运输中等粒度、大块物料,甚至可以运输粒度超过600毫米的物料,使用环境一般是-20℃至+40℃,也有能适应500℃的耐高温型输送机,其运行高速、平稳,噪音低,并可以上下坡传送,被使用于煤、矿石、砂、水泥、化肥、粮食等多种行业的运输领域。
传统的带式输送机包括输送带、机头滚筒、机尾滚筒、驱动滚筒、驱动装置、槽形托辊组、下托辊以及机架结构等构件,机尾滚筒布置在装料端,机头滚筒布置在卸料端,驱动装置和驱动滚筒相连,驱动滚筒一般布置在卸料端,使工作边是紧边,驱动滚筒是只具有驱动功能的滚筒或者驱动滚筒同时充当机头滚筒,输送带绕在各个滚筒之间,槽形托辊组和下托辊布置在各个滚筒之间、输送带直线段或上下改换方向较小的位置,用于支承输送带自重和物料重量,输送带工作边和非工作边上下对齐,并有适当大小的张紧力。驱动装置带动驱动滚筒运转,驱动滚筒通过摩擦力带动输送带运转,其它的滚筒和托辊被动地跟随转动,物料由机尾装入,从机头滚筒卸载,驱动装置连续不断地运转,输送带就能源源不断地将物料由装料端运至卸料端并卸载下来,再由非工作边返回。
槽形托辊组多数由三~五个托辊组成槽形,对称布置;如果是三个托辊则布置在同一个平面上,中间的水平,两边的与水平面成35°或45°夹角;如果是四个托辊则布置在两个平面上,两个边托辊在同一个平面上,边托辊轴心线与水平面成60°夹角,两个中托辊在同一个平面上,其轴心线与水平面成25°夹角;如果是五个托辊则布置在两个平面上,两个边托辊和中间的托辊在同一个平面上,边托辊轴心线与水平面成80°夹角,中间的托辊与水平面平行,其余两个中托辊在同一个平面上,其轴心线与水平面成45°夹角,五个托辊组成槽形。输送带放置在槽形托辊组上,并沿托辊移动,槽形托辊组对输送带起到支承和导向作用。
在使用中要求输送带有一定的成槽性,即使在空载的情况下,输送带沿带宽方向至少应有35%或者40%的长度与托辊接触,这样输送带才能有效形成槽形。输送带带宽越大,输送带成槽性越好;厚度越大,成槽性越差;横向刚度越大,成槽性越差。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标准《输送带 横向柔性和成槽性 试验方法》,标准号是GB/T 7983-2005,规定了输送带成槽性的测定方法,使用两根水平刚性棒简便地支撑,两支撑点之间的长度大于输送带试样的试验长度,两个夹持器夹住输送带试样两端,使用四根等长的钢丝悬线,其两端带有可调的钩子,用以钩住水平棒和夹持器,在重力作用下试样的中部下垂,保持5分钟后测量试样的挠度值,以此挠度值衡量该输送带成槽性能。
绝大多数研究人员沿袭了该标准所规定的测定方法,而没有突破其条文去制定新的研究方案。
该标准仅考虑其几何变形,使用一个参数描述成槽性,考虑进来的因素不够全面,描述得太笼统,不够细致,不能全面反应输送带的本质特性。
该标准只研究长度是150毫米的输送带,这是不科学的。在长条带上截取输送带试样时,不管是机械切割还是加热切割,离切割断面较近的位置其物理性质会发生变化,会改变输送带试样内部各部分之间的粘合力、内应力,并且能通过张力改变表现出来,输送带试样轴向长度越小,受影响区域尺寸占样块总尺寸的比例越大,这种影响越明显,所以其测试结果会明显地偏离实际数值,参考该测试结果设计出的新输送带各项指标也会偏离预期的结果。
该技术方案需要进一步改进,以适应生产应用的实际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适应现实需要,提供一种考虑了更多参数、描述更细致的输送带成槽性试验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康迪泰克工程橡胶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康迪泰克工程橡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1517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