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食管手术中的裙式引导管有效
申请号: | 201410512734.8 | 申请日: | 2014-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87792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5 |
发明(设计)人: | 卢强;周勇安;李小飞;王艳;王居正;曹莉莉;张天翼;祖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17/02 | 分类号: | A61B17/02 |
代理公司: | 陕西增瑞律师事务所61219 | 代理人: | 张瑞琪 |
地址: | 71003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食管 手术 中的 引导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用于食管手术中的裙式引导管。
背景技术
微创腔镜食管外科代表者食管手术的发展方向,在进行腔镜食管手术过程中,切断腹部食管后,外科手术医生需要制作管状胃,并将之轻柔的牵引至颈部,进行颈部食管与管状胃的吻合。在进行牵引管状胃时,需要经过腹部膈肌裂孔、右侧胸腔食管床、右侧胸膜顶胸廓入口等多处狭窄段,牵引过程中需要轻柔操作,并且确保管状胃无扭转或旋转。目前外科手术医生采取的是丝线悬吊缝合管状胃顶部,然后进行牵引,这种方法存在以下问题:①丝线缝合管状胃顶部,因多处的狭窄,缝针处在牵引过程中容易撕裂,造成管状胃坠入胸腔,需要将管状胃还纳入腹腔,重新进行缝合及牵引,还存在再次撕裂的可能,延长了手术及麻醉时间,增加了患者的手术风险;②管状胃的手术缝线处撕裂,可能造成管状胃的破口,酸性的胃内容物可以周围人体组织造成损伤及污染;③管状胃在牵引过程中,由于其具有一定的体积,在经过各处狭窄处时不易通过,易于造成嵌顿,引起管状胃坏死,引起患者生命危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用于食管手术中的裙式引导管,以解决人体内组织物不易牵引,及牵引过程中出现嵌顿使牵引线容易撕裂的问题。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用于食管手术中的裙式引导管,包括用于包覆待牵拉组织物的套袋,套袋的一端为开口,套袋的另一端闭合,且闭合端内部设置有用于与待牵拉组织物缝合连接的连接件,连接件固定连接有用于牵拉套袋的牵引管,牵引管向着套袋外侧延伸。
本发明的特点还在于,
套袋为开口端尺寸大于其闭合端尺寸的锥形,以使得套袋易于通过人体内的狭窄通道。
套袋为软质硅胶或塑料材质。
连接件为环状结构。
连接件的表面设有增加其表面摩擦力的螺纹。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将体内待牵拉组织物用线与连接件环形荷包缝合,并用外表光滑的套袋进行包覆,再将组织物经腹部膈肌裂孔、右侧胸腔食管床、右侧胸膜顶胸廓入口等多处狭窄段通过,最终从颈部切口处牵引出;套袋与引导管之间形成的圆锥体形态,使得套袋及待牵拉组织物从颈部切口处更易取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用于食管手术中的裙式引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用于食管手术中的裙式引导管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中,1.牵引管,2.连接件,3.套袋,4.切口,5.待牵拉组织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食管手术中的裙式引导管,参见图1,包括用于包覆待牵拉组织物5的套袋3,套袋3的一端为开口,套袋3的另一端闭合,且闭合端内部设置有用于与待牵拉组织物5缝合连接的连接件2,连接件2固定连接有用于牵拉套袋3的牵引管1,牵引管1向着套袋3外侧延伸。
其中,套袋3为开口端尺寸大于其闭合端尺寸的锥形,通常将其设置为裙式,即圆锥形,以使得套袋3更易于通过人体内的狭窄通道,在将套袋3连同待牵拉组织物5进行牵拉动作时,套袋3外表光滑且其与牵引管相邻的端部为闭合端,所以可以使用轻柔的力量将管状胃顺利牵拉通过多处狭窄通道,而且不会对管状胃造成不利影响,避免缝合线的撕裂,使手术时间缩短。
连接件2可以设置为环状结构,也可以设置成其它任意便于与待牵拉组织物5缝合的形状,在连接件2的表面设有增加其表面摩擦力的螺纹,使得缝合线不易打滑,连接更稳固。
套袋3为软质硅胶或塑料材质,使得套袋3可以跟随待牵拉组织物5的形状变化而变化,使其完全贴服的包裹住待牵拉组织物5,使得其表面光滑易牵出,并将待牵拉组织物5与周围组织进行了隔离,减少了术中污染的几率。
如图2,本发明的用于食管手术中的裙式引导管在使用时,先将套袋3翻转并包裹在牵引管1上,然后将牵引管1从颈部切口4引出置入纵隔食管床内,并从腹腔膈肌裂口处引出。将待牵引的管状胃与环状连接件2进行环形荷包缝合,确保缝合牢固可靠后,将套袋3向下翻转,使其完全贴服的包裹住待牵引管状胃。牵拉牵引管1,将带有管状胃的连接件2牵出颈部切口4,然后将连接件2与管状胃之间的缝合线剪断,将套袋3与管状胃分离,再将管状胃的开口端与食管缝合,即完成颈部食管与管状胃的吻合手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1273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