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子设备、输入装置以及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510703.9 | 申请日: | 2014-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6789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5 |
发明(设计)人: | 薛俊东;韩腾;魏俊;闫文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87 | 分类号: | G06F3/0487;G06F11/3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安之斐 |
地址: | 100085***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设备 输入 装置 以及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输入装置以及控制方法,该电子设备包括:显示屏幕;第一获取模块,当电子设备从第一状态切换到第二状态后,获得通讯信息;第一控制模块,根据通讯信息点亮指示灯,以提示电子设备的使用者电子设备当前所获得有通讯信息;第二获取模块,通过操作装置获得针对点亮的指示灯的输入操作;第二控制模块,响应输入操作,控制电子设备从第二状态切换到第一状态、调用通讯信息对应的应用程序的交互界面以及通过显示屏幕显示交互界面,交互界面至少包括通讯信息。因此能够及时地处理未接来电或者未处理信息等通讯信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并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设备、输入装置以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使用手机等通信电子设备时经常会因为各种原因错过来电或短信等情况,但是由于在未点亮屏幕的情况下难以意识到有未接来电或者未处理信息,使得这些未接来电或者未处理信息得不到及时处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输入装置以及控制方法,能够使得使用者在未点亮电子设备的屏幕的情况下,及时处理未接来电或者未处理信息等通讯信息。
第一方面,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显示屏幕;第一获取模块,当电子设备从第一状态切换到第二状态后,获得通讯信息;第一状态为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状态,第二状态为电子设备的低功耗状态,其中,当电子设备处于第二状态时电子设备的显示屏幕处于关闭状态;第一控制模块,根据通讯信息点亮指示灯,以提示电子设备的使用者电子设备当前所获得有通讯信息;第二获取模块,通过操作装置获得针对点亮的指示灯的输入操作;第二控制模块,响应输入操作,控制电子设备从第二状态切换到第一状态、调用通讯信息对应的应用程序的交互界面以及通过显示屏幕显示交互界面,交互界面至少包括通讯信息,交互界面用于获得使用者针对通讯信息的操作。
第二方面,公开了一种输入装置,该输入装置包括:指示灯,指示灯是状态由电子设备的输出信号指示;输入区域,用于获取使用者针对指示灯的状态的输入操作,并生成电子设备的输入信号;连接端,与指示灯相连接,并与输入区域相连接,用于接收输入信号以及发送输出信号,连接端还用于与电子设备相连接。
第三方面,公开了一种控制方法,该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指示灯以及操作装置之间,该电子设备包括显示屏幕,该方法包括:当电子设备从第一状态切换到第二状态后,获得通讯信息;第一状态为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状态,第二状态为电子设备的低功耗状态,其中,当电子设备处于第二状态时电子设备的显示屏幕处于关闭状态;根据通讯信息点亮指示灯,以提示电子设备的使用者电子设备当前所获得有通讯信息;通过操作装置获得针对点亮的指示灯的输入操作;响应输入操作,控制电子设备从第二状态切换到第一状态、调用通讯信息对应的应用程序的交互界面以及通过显示屏幕显示交互界面,交互界面至少包括通讯信息,交互界面用于获得使用者针对通讯信息的操作。
本发明能够通过获取通讯信息,并点亮指示灯,以提示电子设备的使用者该电子设备当前所获得有通讯信息,然后通过操作装置获得使用者针对点亮的指示灯的输入操作,来进一步处理通讯信息。由于指示灯的提示作用,因此使用者在未点亮电子设备的屏幕的情况下,能够及时地处理未接来电或者未处理信息等通讯信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控制系统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再一实施例的输入装置的连接端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的控制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联想(北京)有限公司,未经联想(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1070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