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淀粉的改性方法、改性淀粉及在可降解塑料中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410509607.2 | 申请日: | 2014-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241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7 |
发明(设计)人: | 吴登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东升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B31/18 | 分类号: | C08B31/18;C08B31/00;C08L67/02;C08L3/10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 31272 | 代理人: | 竺路玲 |
地址: | 200233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淀粉 改性 方法 降解 塑料 中的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淀粉的改性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应用在可降解塑料中的改性 淀粉。
背景技术
通用塑料因其具有重量轻、机械性能良好并且具有耐水、耐化学腐蚀和外形 美观、制造及安装方便及价格低廉等特点,迅速替代了常规材料,被广泛应用于 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然而塑料给人们带来文明的同时其弊端也体现出来,尤其是 带来了环境污染的危害。地膜、垃圾袋、购物袋、餐具、食品包装和工业包装材 料等一次性塑料废弃物污染水资源、土壤和空气,并且危及禽畜及野生动物,给 地球生态环境带来了沉重负担。另外,常规塑料的来源都是石油和煤炭等不可再 生资源,全世界目前已探明的可用石油资源已经不足为人类使用50年,而煤炭 的使用量也不超过100年,世界能源正面临着极大的危机,一旦这些能源耗竭, 将对目前的高分子工业有毁灭性打击。
针对与环境污染和能源紧缺问题,国内外学者逐渐将研究方向转到可生物降 解塑料作为常规塑料的代替品。生物降解塑料除了具备常规塑料良好的机械性能 外,更能够在自然环境中,在短时间内被微生物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不会对环 境造成任何污染。
生物可降解塑料中,天然高分子淀粉材料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淀粉是植物 经光合作用而形成的碳水化合物,是地球上第二大天然高分子,产量仅次于纤维 素。淀粉是由单一类型的糖单元组成的多糖,依靠植物体天然合成,一般由直链 淀粉和支链淀粉组成。直链淀粉相当于一个链状分子,其中包含有数百个α-1,4 连接的D-吡喃葡萄糖单元;支链淀粉是一种高度支化的分子,由短链多糖(10-50 残基)通过1-6支化点(总链段的5-6%)连接到一起,是一种树形结构。在普 通淀粉中,直链淀粉含量在20%左右,其余的为支链淀粉。直链淀粉能溶于沸 水,而支链淀粉不溶于沸水,只能被溶胀。
淀粉分子中存在大量的羟基,形成了分子内和分子间氢键作用力,使淀粉的 玻璃化转变温度高,以至于淀粉无法显示出热塑性能。中国专利CN103044718A 提供了一种淀粉基生物降解塑料及其制备方法,在该专利中预先改性淀粉,同时 添加增塑剂以改善淀粉的热塑性,当淀粉中加入小分子增塑剂时,在热和剪切力 作用下可以使小分子充分渗透到淀粉分子之间,能有效地削弱淀粉分子之间的氢 键,从而使淀粉分子间力降低,提高了淀粉分子的活动能力,促进分子间相对运 动,改善其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
然而,增塑剂的加入使得制备的热塑性淀粉塑料具有很强的亲水性,具体表 现在它不仅能从高湿度的环境中吸水,导致塑料变软,而且可以完全溶解在水中, 无法满足实际应用需要;另外也会在干燥的环境中丧失水分,导致塑料变脆。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提出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淀粉的改性方法及改性淀粉。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改性淀粉在可降解塑料中的应用,所述改性淀粉无需添 加增塑剂,即能与塑料相容地共混在一起形成力学性能优异的可降解塑料。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淀粉的改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水、氧化剂、淀粉在10℃-50℃下反应2-12小时,反应结束后, 收集固体;
步骤2:向步骤1得到的淀粉中加入醇和催化剂,在65℃至90℃下回流 24-48小时,反应结束后收集固体,即得到改性淀粉。
优选地,步骤1中反应结束后,用30℃水洗涤3次,在50℃的烘箱中烘 干10-15小时,得到块状淡黄色固体,然后粉碎成颗粒直径为150-250μm的粉 末。
优选地,步骤2中反应结束后,用95%的乙醇溶液洗涤3次,于120℃下 干燥24小时,得到固体。
优选地,上述方法步骤中各组分的重量份数为:
优选地,所述淀粉为玉米淀粉、豌豆淀粉、红薯淀粉中任意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所述氧化剂为高锰酸钾、高碘酸钠、次氯酸钠、过氧化氢、TEMPO 中任意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所述醇为甲醇、乙醇、丁醇、正戊醇、正辛醇、乙二醇、丙三醇中 任意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所述催化剂为浓硫酸、浓盐酸、浓磷酸、高碘酸、高氯酸中任意一 种或多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东升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东升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0960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