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飞机双余度防滑控制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410507850.0 | 申请日: | 2014-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231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7 |
发明(设计)人: | 刘泽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4C25/46 | 分类号: | B64C25/46;B60T8/32;B60T8/88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郭平 |
地址: | 710089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飞机 双余度 防滑 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飞机防滑刹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飞机双余度防滑控制 系统。
背景技术
飞机防滑刹车控制系统作为重要的机载设备,防滑系统能否正常工作将严 重影响飞机安全,目前,飞机防滑控制系统,大多采用单套防滑控制系统,在 左、右主机轮各安装一个机轮速度传感器,根据机轮速度传感器信号计算飞机 主机轮的滑动状态,一旦判断出主机轮处于刹车抱死状态,防滑系统将刹车压 力解除,使机轮重新转动起来,但这样的防滑控制在设置上没有考虑余度,一 旦任一机轮速度传感器,或者防滑控制通道,或者防滑控制板卡出现故障时, 防滑系统将解除,系统在刹车过程中不存在防滑控制,当驾驶员刹车过猛,容 易出现刹车爆胎,或者在在湿滑的跑道上飞机状态无法进行控制,此状态将严 重影响飞机使用安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飞机双余度防滑控制系统,能保证在系统任一 单个机轮速度传感器、或者防滑控制通道、或者防滑控制板卡发生故障时保证 飞机仍具有防滑能力,有效提高飞机的安全性。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余度防滑控制系统,包括防滑控制器1,第 一电磁液压锁21、第二电磁液压锁22,第一刹车控制阀31、第二刹车控制 阀32,左机轮速度传感器41、右机轮速度传感器42,第一电磁液压锁21、 第二电磁液压锁22分别与防滑控制器1电气连接,第一电磁液压锁21出口分 别与第一刹车控制阀31连接;第二电磁液压锁22出口分别与第二刹车控制阀 32连接;第一刹车控制阀31和左机轮刹车装置连接,第二刹车控制阀32与右机 轮刹车装置连接;左机轮速度传感器41安装在左机轮刹车装置轮轴内,右 机轮速度传感器42安装在右机轮刹车装置轮轴内;左、右机轮速度传感器 41、42与防滑控制单元1电气连接。
所述的防滑控制器1为双余度控制器,在控制器内安装有两块防滑控制 板卡:主防滑控制板卡和备用防滑控制板卡,每块控制板卡能独立完成系 统防滑功能。
所述的第一刹车控制阀31、第二刹车控制阀32均采用电气双余度结构,防 滑控制器1的主防滑控制板卡能对个第一刹车控制阀31、第二刹车控制阀32的 主电气线圈进行控制,防滑控制器1的备用防滑控制板卡能对第一刹车控制阀 31、第二刹车控制阀32的备用电气线圈进行控制。
所述的左机轮速度传感器41、右机轮速度传感器42均采用电气双余度 结构,防滑控制器1的主防滑控制板卡与左机轮速度传感器41和右机轮速度 传感器42的主电气线圈连接;防滑控制器1的备用防滑控制板卡与左机轮速 度传感器41和右机轮速度传感器42的备用电气线圈连接。
在正常防滑控制过程,防滑控制器1的主防滑控制板卡、第一刹车控制 阀31、第二刹车控制阀32、左机轮速度传感器41和右机轮速度传感器42的主 电气线圈处于工作状态,防滑控制器1的备用防滑控制板卡、第一刹车控制 阀31、第二刹车控制阀32、左机轮速度传感器41和右机轮速度传感器42的备 用电气线圈处于热备份状态,当防滑控制器1的主防滑控制板卡、第一刹车 控制阀31、第二刹车控制阀32、左机轮速度传感器41和右机轮速度传感器42 的主电气线圈中任一出现故障时,防滑控制系统自动转换到备用工作状态; 当防滑控制器1的备用防滑控制板卡、第一刹车控制阀31、第二刹车控制阀 32、左机轮速度传感器41和右机轮速度传感器42的备用电气线圈中任一出现 故障对主防滑控制不产生影响。从而提高了防滑控制系统的运行可靠性,有效 提高飞机的安全性。
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是:提供一种飞机双余度防滑控制系统, 能保证在系统任一单个机轮速度传感器、或者防滑控制通道、或者防滑控制板 卡发生故障时保证飞机仍具有防滑能力,有效提高飞机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作具体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0785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