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管桩清土铲无效
申请号: | 201410504637.4 | 申请日: | 2014-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948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1 |
发明(设计)人: | 游靓;游兴荣;徐书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七局第二建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3/08 | 分类号: | E02D13/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桩清土铲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管桩清土铲。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是较为经济的一种桩型,其深度可控,管桩由专业预制厂生产,运至施工现场用静力压桩机将管桩压入地基中,然后在上方开挖,露出桩顶,最后清出管桩内1.5m深的土。传统方法是用直形铲掏出桩孔内的土,然后将桩内壁用布擦干,底端焊接圆形钢板的钢筋骨架(留出插入承台的钢筋长度)插入管桩一定深度,最后在管桩内浇筑混凝土。
用直形铲清掏挖桩孔内泥土时,由于桩孔内空间有限,很难将泥土掏出,工效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管桩清土铲。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管桩清土铲,包括铲柄、铲面和铲尖;铲面用圆形钢板沿半径割开一缝隙,再制成圆锥面部分上下重叠且母线处留有缝隙的圆锥形铲面;铲尖为用钢筋拧成螺旋状且与圆锥形面的顶部焊接;铲柄为一钢管,钢管下端在铲面内与圆锥形面的顶部焊接。
作为优选,铲面用直径200mm厚2mm的圆形钢板制成。
作为优选,铲尖用直径12mm钢筋制成。
作为优选,铲柄为直径32mm,长2000mm的钢管制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可以方便地清除桩孔内泥土,工效提高3倍。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管桩清土铲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向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管桩清土铲实施例的铲面展开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管桩清土铲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铲尖,2-铲面,3-缝隙,4-铲柄,5-握把,B-虚线,B’-缝隙处。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管桩清土铲,由铲柄3、铲面2和铲尖1组成。
铲面2的制作:如图3所示,用直径200mm厚2mm的圆形钢板沿半径割开一缝隙,再将虚线B转到缝隙B’处重合并不连接,制成圆锥面部分上下重叠且母线处留有缝隙3的圆锥形铲面(图2)。
制成的清土铲的铲面2为圆锥形部分上下重叠并在母线处留有缝隙的螺旋状。
铲尖1用直径12mm的钢筋拧成顺时钟旋转的螺旋状,并将铲尖1焊接在铲面的圆锥形面的顶部。
铲柄4用直径32mm,长度为2000mm的钢管制成,铲柄下端在铲面的圆锥面内与顶尖部焊接。
为便于操作,在铲柄4上端横向焊接一短握把5,握把用直径30mm长300mm钢管制成。
本实施例制成后如图4所示,铲面2重叠后形成一个缝隙3。
使用方法:
将清土铲的铲尖朝下用力将铲面插入桩孔内的泥土中,双手持握把5顺时钟旋转,桩孔内泥土可沿铲面的缝隙中旋转进入铲面内,当铲面内泥土盛满后,即将铲提出到桩孔外将铲面内泥土倒出。由于铲面的缝隙3较小,清土铲从桩孔提出时铲面内泥土并不会漏出。
按上述方法反复操作即可将桩孔内的土及淤泥清掏干净,使桩孔深度达到1.5m。
相比原使用的直形铲,本实施例的工效可提高3倍。
以上所述的本发明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七局第二建筑有限公司,未经中建七局第二建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0463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