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冷轧带钢连续还原退火炉在审
| 申请号: | 201410504120.5 | 申请日: | 2014-09-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781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14 |
| 发明(设计)人: | 郑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恒泰钢结构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1D9/573 | 分类号: | C21D9/573;C21D1/26 |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长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9 | 代理人: | 程笃庆;黄乐瑜 |
| 地址: | 238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冷轧 带钢 连续 还原 退火炉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冷轧带钢退火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冷轧带钢连续还原退火炉。
背景技术
金属材料经过冷加工变形后一般都会产生加工硬化现象,加工硬化后材料的强度和硬度提高、塑韧性下降,给进一步加工和应用造成困难,为消除这种加工硬化现象,一般都要进行退火处理,此时一般均采用退火炉进行退火处理。例如,带钢冷轧后一般都采用罩式退火炉或连续退火炉进行退火处理,而连续退火炉又分为卧式和塔式两种。目前,这几种退火炉各有优缺点,罩式退火炉虽然结构简单、投资少,但退火时间长、效率低,退火后的带钢容易粘连、容易出现同条性能不均匀现象,卧式和塔式连续退火炉虽然生产效率大大提高,退火后的带钢性能也比较均匀,但其结构复杂、投资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冷轧带钢连续还原退火炉,结构简单,不仅适应不同规格冷轧带钢的生产,而且保证了冷轧带钢生产质量。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冷轧带钢连续还原退火炉,包括高温炉、快冷炉、均衡炉和热张辊室,高温炉的上部通过第一连接通道与快冷炉的上部相连,快冷炉的上部通过第二连接通道与均衡炉上部连接,第一连接通道、第二连接通道沿水平方向设置,热张辊室设置均衡炉底部并与均衡炉连通;高温炉上连接有向其内部提供预设热量的脉冲式燃烧控制系统,高温炉底部设有入口密封室,入口密封室位于远离第一连接通道一侧,高温炉内沿其竖向分为加热区和均热区,加热区位于入口密封室一侧,加热区设有第一炉辊组,均热区位于靠近第一连接通道一侧,均热区的体积大于加热区的体积,均热区设有第二炉辊组;快冷炉内设有第三炉辊组,快冷炉的侧壁上设有朝向第三炉辊组喷射的冷却气体喷射口,均衡炉内设有第四炉辊组;冷轧钢带由入口密封室进入加热区并依次穿过第一炉辊组,冷轧钢带由第一炉辊组上部穿出沿水平方向穿入第二炉辊组,冷轧钢带由第二炉辊组上部穿出并沿水平方向通过第一连接通道进入快冷炉,冷轧钢带依次穿过快冷炉内的第三炉辊组并由第三炉辊组上部穿出沿水平方向通过第二连接通道进入均衡炉,冷轧钢带在均衡炉内依次穿过第四炉辊组并由第四炉辊组下部穿出进入热张辊室,冷轧钢带在热张辊室依次穿过热张辊组并由热张辊组末端穿出进入热镀锌生产线。
优选地,第一炉辊组、第二炉辊组、第三炉辊组、第四炉辊组规格相同。
优选地,第一炉辊组包括X根第一上炉辊和X-1根第一下炉辊,第二炉辊组包括Y根第二上炉辊和Y-1根第二下炉辊,第三炉辊组包括Z根第三上炉辊和Z根第三下炉辊,第四炉辊组包括N根第四上炉辊和N根第四下炉辊,1≤N<Z<X≤Y,第一上炉辊、第二上炉辊、第三上炉辊、第四上炉辊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优选地,任意相邻第一上炉辊和第一下炉辊之间的切点连线、任意相邻第二上炉辊和第二下炉辊之间的切点连线、任意相邻第三上炉辊和第三下炉辊之间的切点连线、任意相邻第四上炉辊和第四下炉辊之间的切点连线均为竖直线。
优选地,在高温炉、快冷炉、均衡炉和热张辊室外设有保温层,保温层采用全陶瓷纤维保温材料制成。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冷轧带钢还原退火炉,冷轧带钢经过入口密封室进入高温炉,冷轧带钢在依次穿过第一炉辊组、第二炉辊组完成带钢的再结晶退火工艺;同时在高纯氮氢混合保护气体的作用下,带钢表面被还原成海绵状纯铁层,接着带钢进入快冷炉,经过冷却气体对带钢进行喷射冷却,达到进入镀锌生产线的预设温度,接着带钢进入均衡炉,在均衡炉带钢表面的温度均匀化进入热张辊室,热张辊组隔断均衡炉和镀锌生产线的之间的带钢张力,使得带钢在进入镀锌生产线受气刀和风冷气流的冲击产生的抖动性小,保证镀锌生产线的生产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冷轧带钢连续还原退火炉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冷轧带钢连续还原退火炉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恒泰钢结构有限公司,未经合肥恒泰钢结构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0412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