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有极型低通滤波器以及分波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503531.2 | 申请日: | 2014-09-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1874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8 |
| 发明(设计)人: | 沟口直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
| 主分类号: | H03H7/01 | 分类号: | H03H7/01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31100 | 代理人: | 干欣颖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有极型低通 滤波器 以及 分波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通频带附近具有衰减极的低通滤波器、及包括该低通滤波器的分波器。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这种低通滤波器(以下有时称为LPF(Low Pass Filter:低通滤波器)),例如存在下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情况。该LPF包括串联臂、以及例如三个并联臂。该串联臂上设置有例如两个并联谐振电路。第一并联臂设置在LPF的输入端子和前级并联谐振电路之间。另外,第二并联臂设置在两个并联谐振电路之间。第三并联臂设置在后级并联谐振电路和LPF的输出端子之间。各并联臂上各设置有一个电容器。
上述专利文献1并未言及电感器及电容器的具体配置。然而,并不限于LPF,只要是包含电感器及电容器的滤波器(以下有时称为LC滤波器),下述专利文献2中详细说明了电感器及电容器的配置。该LC滤波器中,在电介质基板内由多个内部电极至少构成一个电容器(即,内层电容器)。此外,在电介质基板的上表面安装有两个贴片型线圈和两个电容器(即,外设电容器)。通过对上述的内置电容器、贴片型线圈以及外设电容器进行电连接,能获得LC滤波器。此处,各贴片型线圈为纵向绕组型,以各个芯的轴与电介质基板的上表面大致正交的方式进行安装。因而,各贴片型线圈的轴彼此大致平行。此处,一个贴片型线圈配置在电介质基板的某一个角,另一个贴片型线圈配置在电介质基板的另一角,由此,尽可能使两贴片型线圈之间的距离较大。这样做的原因在于,使贴片型线圈的磁耦合的影响变小,确保LC滤波器的特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0-23276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平6-17696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专利文献2的配置中,需要使两贴片型线圈之间的距离较大,因此具有难以使LPF小型化的问题。
也就是说,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进一步小型化的有极型低通滤波器以及分波器。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是有极型低通滤波器,该有极型低通滤波器包括:层叠体;形成于所述层叠体的第二面的输入端子、输出端子以及接地端子;在连接所述输入端子和所述输出端子的串联臂上连接的多个并联谐振电路,该多个并联谐振电路包含电容器以及电感器;以及在连接所述串联臂和接地端子的并联臂上连接的电容器。此处,设置于所述串联臂上的至少两个电感器是安装于所述层叠体的第一面上的绕组型电感器,该绕组型电感器的各卷绕轴大致正交。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是有极型低通滤波器,该有极型低通滤波器包括:层叠体;形成于所述层叠体的第二面的输入端子、输出端子以及接地端子;在连接所述输入端子和所述输出端子的串联臂上连接的至少一个电感器;连接在所述串联臂上即所述至少一个电感器的后级的多个并联谐振电路,该多个并联谐振电路包含电容器以及电感器;以及在连接所述串联臂和接地端子的并联臂上连接的电容器。此处,设置于所述串联臂上的至少两个电感器是安装于所述层叠体的第一面上的绕组型电感器,该绕组型电感器的各卷绕轴大致正交。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是分波器,该分波器包括:层叠体;形成于所述层叠体的第二面的输入端子、第一输出端子、以及第一接地端子;在所述层叠体中,设置于所述输入端子以及所述第一输出端子之间的有极型低通滤波器;形成于所述层叠体的第二面的第二输出端子以及第二接地端子;以及在所述层叠体中,设置于所述输入端子以及所述第二输出端子之间的高通滤波器,该高通滤波器包含电容器和电感器。因此,所述有极型低通滤波器包括:在连接所述输入端子和所述第一输出端子的串联臂上连接的多个并联谐振电路,该多个并联谐振电路包含电容器以及电感器;以及在连接所述串联臂和接地端子的并联臂上连接的电容器,所述串联臂上设置的至少两个电感器是安装于所述层叠体的第一面上的绕组型电感器,该绕组型电感器的各卷绕轴大致正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0353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