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工业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410503360.3 | 申请日: | 2014-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1284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12 |
发明(设计)人: | 小出幸和;加藤纪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
主分类号: | B66F9/22 | 分类号: | B66F9/2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7 | 代理人: | 王萍,陈炜 |
地址: | 日本爱知***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工业 车辆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提供动力的工业车辆。
背景技术
出于提高燃料效率的目的,已经提出了配备有Eco模式(经济模式)的混合动力车辆。通过按下Eco模式按钮,将车辆置于其中该车辆的输出转矩被限制以用于节能的Eco模式,这引起发动机的高效驱动。在日本未经审查的专利申请公报No.2008-105532中公开了这种车辆。
此公报公开了如下混合动力车辆:其中在经济模式下,在发动机被高效驱动时通过电动机来补充转矩,以便于保持车辆性能以提高燃料效率。与这种混合动力车辆不同,在不具有牵引电动机的发动机类型工业车辆中,特别是在叉车中,简单地在Eco模式下操作叉车以通过限制转矩来提高燃料效率可能会由于转矩的不足而使叉车的一些操作产生一些问题。例如,由于不足的爬坡性能或不足的发动机转矩,载有重负载的工业车辆可能不能在工作现场爬上本该能够爬上去的斜坡。
本发明旨在提供能够在Eco模式下提供转矩限制控制的工业车辆,该转矩限制控制不仅允许燃料效率的提高而且允许车辆性能的最大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配备有发动机并且具有Eco模式的工业车辆,在Eco模式中发动机的转矩被限制。该工业车辆包括:油门;油门开度检测器,所述油门开度检测器检测油门的开度;车辆速度检测器,所述车辆速度检测器检测车辆的速度;发动机速度检测器,所述发动机速度检测器检测发动机的速度;以及转矩限制释放单元,当发动机的转矩被限制时,如果通过油门开度检测器所检测的油门的开度等于或大于第一预定值的条件、通过车辆速度检测器所检测的车辆速度等于或小于第二预定值的条件以及通过发动机速度检测器所检测的发动机速度等于或小于第三预定值的条件被满足,则所述转矩限制释放单元释放转矩限制。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当转矩被限制时,如果通过油门开度检测器所检测的油门的开度等于或大于第一预定值的条件、通过车辆速度检测器所检测的车辆速度等于或小于第二预定值的条件以及通过发动机速度检测器所检测的发动机速度等于或小于第三预定值的条件被满足,则释放转矩限制。因此,执行转矩限制控制使得同时实现燃料效率的提高和车辆性能的最大化。
根据结合附图借助示例说明本发明的原理的以下描述,本发明的其他方面和优点将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被视为新型的特征在所附权利要求中被具体阐述。通过参照以下对实施方式的描述和附图可以最佳地理解本发明及其目的和优点,在附图中: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叉车的总体配置的示意图;
图2A是说明用于在图1的叉车中释放转矩限制的条件的图表;
图2B是说明用于在图1的叉车中恢复转矩限制的条件的图表;以及
图3是示出图1的叉车的操作的时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来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工业车辆的实施方式。
参照图1,附图标记10指示包括装载单元11的叉车。该装载单元11具有多级门架组件14,其包括一对左外门架和右外门架12以及一对内门架13。每个外门架12连接至液压倾斜缸15并且每个内门架13连接至液压提升缸16。门架组件14能够响应于液压油流入和流出倾斜缸15而在叉车10的向前和向后方向上倾斜。内门架13能够响应于液压油流入和流出提升缸16而在叉车10的竖直方向上向上和向下移动。叉18经由提升支架17安装至内门架13。内门架13通过提升缸16和叉18以及提升支架17的操作而沿着外门架12上升和下降,并且相应地移动。
叉车10包括:用作用于叉车10的行进和装载操作的驱动源的发动机19;由发动机19驱动的液压泵20;从液压泵20排出的液压油被提供给其的液压机构21;以及动力传送机构22。发动机19的输出被转换成用于使叉车10行进的驱动力并且还被转换成用于操作倾斜缸15和提升缸16以进行装载操作的驱动力。
对液压泵20进行驱动以泵送油箱23中的液压油。所泵送的油然后通过液压机构21供给至倾斜缸15和提升缸16,并且同时从倾斜缸15和提升缸16排出的液压油通过液压机构21返回油箱23。液压机构21包括电磁控制阀(未示出),该电磁控制阀对流入和流出倾斜缸15以及提升缸16的液压油的供给和排出进行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未经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0336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