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配合超微刀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中药组合物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501281.9 | 申请日: | 2014-09-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8828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 发明(设计)人: | 陈金宗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金宗 | 
| 主分类号: | A61K36/746 | 分类号: | A61K36/746;A61K9/14;A61P19/08;A61P29/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63111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配合 超微刀 治疗 强直性脊柱炎 中药 组合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配合超微刀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中药组合物,是由以下配比的中药原料组分晒干后共研成粉末制备而成:桑寄生100‑208g,鹿角胶30‑60g,蜂房30‑60g,靳蛇30‑100g,狗脊30‑100g,黑杜仲30‑60g,续断30‑68g,牛七30‑98g,巴戟天20‑58g,五加皮20‑58g,白芍50‑108g,穿山甲30‑68g,甘草10‑30g。在服用中药组合物的基础上,加上用超微刀对腰椎横突筋膜及腰骶关节筋膜进行松解。该中药组合物配合超微刀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方法新颖、简单,治愈率高,费用低,深受广大患者赞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配合超微刀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病因尚未完全明了的慢性进行性炎症性疾病,归属于结缔组织血清阳性反应疾病,其组织相容性抗原HLA-B27的阳性率很高。该病在青壮年男性中最常见,症状为腰背僵硬、疼痛,非对称性下肢关节肿痛,可伴有眼部、心血管、肺部等关节外表现,晚期可发生脊柱强直、畸形或致残。强直性脊柱炎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命质量,给社会、家庭和病患者带来了较重的负担,其防治研究已成为世界卫生组织研究的课题之一。
在对于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西医一般是采用以祛风湿止疼痛为主,使用非甾体类药物、抗痛风药及甾体类抗炎免疫药等,对病情无法控制,且具有较大的不良副作用。中医则采用常规药量与理疗结合,更加强调整体的治疗,标本兼治,由于强直性脊柱炎的病情往往比较长,病情极为顽固,常规用药及理疗很难达到病所。因此,研制一种采用超常规用药量用于治疗该病的中药组合物是有意义且有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在于提供一种超常规用药量的中药组合物,该中药组合物无不良副作用,对强直性脊柱炎疗效突出,治愈率高。
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配合超微刀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中药组合物,是由以下配比的中药原料组分制备而成:桑寄生100-208g,鹿角胶30-60g,蜂房30-60g,靳蛇30-100g,狗脊30-100g,黑杜仲30-60g,续断30-68g,牛七30-98g,巴戟天20-58g,五加皮20-58g,白芍50-108g,穿山甲30-68g,甘草10-30g。
将所需的中药清洗、晒干后,按相应配比的组分将各种中药混合共研成粉末,经过120目筛后瓶装密封储藏。使用方法:每次9克,每天两次,饭后开水冲服,根据病情的长短决定用药疗程,每个疗程为三个月时间。病程在两年以内,服用两个疗程,病程在三年以上,须服用三到六个疗程。
在服用中药组合物的基础上,加上用超微刀对腰椎横突筋膜及腰骶关节筋膜进行松解,三天一次,十次为一疗程,采用超微刀治疗的当天禁止冲澡。同时注意康复锻炼,锻炼胸部、肢体的运动,保持脊椎的灵活性。加强营养,选用富含蛋白、维生素和矿物质食物,并增加铁和钙质的补充。多晒太阳,多吃骨头汤、鸡汤、淡水鱼及新鲜水果和豆制品。少吃海鲜、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动物内脏、肥肉,不吃油炸、熏烤、腌制品,禁烟酒。
强直性脊柱炎中医为“肾痹”,治法以状督去痹通络为主,在服用本发明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的基础上,采用大剂量桑寄生(100g),配合鹿角胶(12g)、路蜂房(15g)、靳蛇(10g),水煎当茶服用,以温经通络软坚为主,可大大提高对强直性脊柱炎的治愈效果。
根据中医配伍原则及现代药理学研究结果,本发明中使用的每味中药的功效如下所述:
桑寄生:性味:苦、甘、平,归经:入肝、肾经,补肝肾,强筋骨,除风湿,通经络,益血,治腰膝酸痛,筋骨痿弱,偏枯,脚气,风寒湿痹。
鹿角胶:气微,味微甜,温补肝肾,益精养血,用于血虚头晕,腰膝酸冷,虚劳消瘦。
蜂房:性味:甘、平,归胃经,入阳明经,肝、肺二经,祛风,攻毒,杀虫,止痛,抗过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金宗,未经陈金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0128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