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隔板和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在审
申请号: | 201410500345.3 | 申请日: | 2014-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181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15 |
发明(设计)人: | 平野畅宏;藤原勳;渡边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2/16 | 分类号: | H01M2/16;H01M2/18;B32B5/2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刘航;段承恩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电 二次 电池 隔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隔板和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背景技术
作为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的隔板,已知由聚酯、聚乙烯等的热塑性树脂纤维构成的多孔膜、由纤维素纤维构成的多孔膜。另外,还已知具备热塑性树脂纤维层和纤维素纤维层的多孔膜(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099940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隔板,虽然具有良好的通气度(透气度)(Permeability(Air Resistance)),但是不能充分地防止由锂的析出导致的内部短路。
本发明涉及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隔板,具备:第1层,其含有热塑性树脂纤维;和第2层,其形成于第1层的至少一侧,且以纤维素纤维为主成分,第1层在其与第2层的界面具有热塑性树脂纤维和纤维素纤维混合存在而成的混在部。第2层和混在部具有的纤维素纤维的合计单位面积重量超过5g/m2且为20g/m2以下。
根据本发明,能够具有良好的通气度(透气度)(Permeability(Air Resistance)),并且充分地防止由锂的析出导致的内部短路。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截面图。
图2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隔板的截面图。
图3是图2的A部放大图。
图4是表示以往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隔板的截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11 正极,12 负极,13 电池壳体,14 封口板,15 上部绝缘板,16 下部绝缘板,17 正极引线,18 负极引线,19 正极端子,20 隔板,21 第1层,22 第2层,23 混在部,24 热塑性树脂纤维,25 纤维素纤维
具体实施方式
(成为本发明的基础的见解)
首先,对本发明涉及的一方式的着眼点进行说明。
在具备热塑性树脂纤维层和纤维素纤维层的隔板中,纤维素纤维层的厚度、孔径、或各层的界面强度,在防止起因于由充放电导致的锂析出(锂枝晶)的内部短路方面极为重要。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需要使纤维素纤维层的单位面积重量起码为5g/m2以下。但是,本发明人发现:如果减少纤维素纤维层的单位面积重量,则层的厚度变薄,并且也难以控制细微的孔径。例如,如图4所示,在纤维素纤维与热塑性树脂纤维的界面容易发生剥离,由此有时会形成大的孔。因此,专利文献1的隔板,存在不能充分地防止由锂的析出导致的内部短路的可能性。
基于上述见解,本发明人创作了以下说明的各方式的发明。
本发明的第1方式涉及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隔板,例如,具备:
第1层,其含有热塑性树脂纤维;和
第2层,其形成于上述第1层的至少一侧,且以纤维素纤维为主成分,
上述第1层,在其与上述第2层的界面具有上述热塑性树脂纤维和上述纤维素纤维混合存在而成的混在部,
上述第2层和上述混在部具有的纤维素纤维的合计单位面积重量超过5g/m2且为20g/m2以下。
根据第1方式,上述第2层和上述混在部具有的纤维素纤维的合计单位面积重量设为超过5g/m2且为20g/m2以下。由此,将含有上述纤维素纤维的第2层的厚度增厚,将上述第1层所含有的上述热塑性树脂纤维与上述第2层和上述混在部所含有的纤维素纤维的密着度提高,因此能够提高上述第1层与上述第2层的界面强度。另一方面,通过纤维素纤维的合计单位面积重量设为超过5g/m2且为20g/m2以下,能够确保良好的通气度。其结果,能够具有良好的通气度,并且充分地防止由锂的析出导致的内部短路。
在第2方式中,例如,第1方式涉及的上述纤维素纤维的单位面积重量可以为8g/m2~17g/m2。
根据第2方式,能够维持良好的通气度,并且充分地确保第2层和混在部的厚度,能够发挥优异的防止内部短路的性能。
在第3方式中,例如,第1方式或第2方式涉及的上述第2层的厚度可以为5μm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0034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充电电池、方法及设备
- 下一篇:电池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