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备零价纳米铁颗粒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98126.6 | 申请日: | 2014-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081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8 |
发明(设计)人: | 程荣;程灿;张萌;李冠清;杨喆;谭雪;马中;石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大学 |
主分类号: | B22F9/24 | 分类号: | B22F9/24;D01D1/02;D01D5/00;D04H1/728;B82Y40/00;B82Y3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关畅 |
地址: | 100872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备 纳米 颗粒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材料领域,涉及一种制备零价纳米铁颗粒的方法。
背景技术
零价纳米铁颗粒以其卓越的磁性能及巨大的应用潜力备受瞩目,可广泛用于磁流体制备、磁共振成像、磁性细胞分离、及催化与环境修复等众多领域。特别在环境修复领域,大量的研究表明,与普通铁粉和铁屑相比,零价纳米铁粒径小,比表面积大,吸附性强,表面能大,具有较高的活性。用纳米铁颗粒在处理机氯化物、重金属离子、染料及硝酸盐等污染物方面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零价纳米铁是指粒径在1~100nm内的Fe0颗粒。纳米铁的制备方法包括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物理方法有物理气相沉积法(蒸发冷凝法)、金属蒸气合成法、溅射法、真空蒸发法、物理粉碎法和机械合金法等。化学方法有固相还原法和液相还原法、热解羰基铁法、共沉淀法、电沉积法、溶胶-凝胶法和水热合成法等。此外,还存在一些制备纳米铁的其他方法,包括聚合法、盐析法、LB膜法和分子自组装法(SA)。但所有这些方法制备的纳米铁颗粒存在粒径较大,分布不均匀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备零价纳米铁颗粒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制备零价纳米铁颗粒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可溶性铁盐的水溶液与聚电解质混匀得到聚合物溶液,进行静电纺丝,得到纳米纤维毡;
2)在厌氧条件下,将还原剂的水溶液与步骤1)所得纳米纤维毡进行反应,反应完毕收集所得沉淀,即为所述零价纳米铁颗粒。
上述方法的所述步骤1)中,可溶性铁盐为FeSO4·7H2O或FeCl3;
所述可溶性铁盐的水溶液的浓度为0.02M~0.2M;
所述聚电解质为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或聚氧化乙烯(PEO);所述PVP的平均分子量为1300000,PEO的平均分子量为1000000;
所述聚合物溶液中,聚电解质PVP的质量百分浓度为8%-12%,具体为9.1%;PEO的质量百分浓度为2%-3%,具体为2.9%;
所述静电纺丝步骤中,针头与收集纤维毡的铝箔之间的距离为8cm-10cm,具体为8.5cm、9cm;由可溶性铁盐的水溶液和PVP组成的聚合物溶液的流量为3μl/min-5μl/min,由可溶性铁盐的水溶液和PEO组成的聚合物溶液的流量为8-10μl/min;电压随着流量以及距离的变化而变化;
所述步骤2)中,强还原剂为NaBH4或KBH4;
强还原剂的水溶液的浓度为所述可溶性铁盐的水溶液浓度的4-6倍。
该步骤中,还原剂的水溶液滴加到步骤1)所得纳米纤维毡上时,即使所述纳米纤维毡溶解,同时还原剂与纳米纤维毡中的铁盐进行还原反应,金属铁盐在强还原剂的作用下被还原成单质金属铁粒子,生成含有零价纳米铁颗粒的黑色悬浊液。
相关的反应方程式如下:
Fe2++2BH4-+6H2O→Fe+2B(OH)3+7H2↑
另外,按照上述方法制备得到的零价纳米铁颗粒,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该零价纳米铁颗粒的平均粒径为20-50nm。
本发明提供的零价纳米铁颗粒的制备方法简单,容易操作,而且制备的纳米铁颗粒分布均匀,平均粒径小于100nm,且粒径可根据所含铁盐浓度、高分子聚合物浓度等参数调整而变化,无团簇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所得零价纳米铁颗粒的TEM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阐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以下实施例。所述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述原材料如无特别说明均能从公开商业途径获得。下述实施例所用PVP的平均分子量为1300000,PEO的平均分子量为1000000。
实施例1
1)称取5.56g的FeSO4·7H2O,溶于100ml的去离子水中,得到FeSO4·7H2O的水溶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大学,未经中国人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9812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