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SDN网络中Openflow的Group表的管理方法和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97682.1 | 申请日: | 2014-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5371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4 |
发明(设计)人: | 宋小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24 | 分类号: | H04L12/24 |
代理公司: | 北京睿博行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7 | 代理人: | 龚家骅 |
地址: | 310052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sdn 网络 openflow group 管理 方法 设备 | ||
1.一种软件定义网络SDN网络中Openflow的组Group表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网络设备生成Group表;所述Group表内记录多个动作指令桶,第一个动作指令桶包括主链路对应的端口,其它动作指令桶包括备链路对应的端口;
所述网络设备分别对主链路和备链路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将所述主链路对应端口的端口状态设置为存活Live状态或者非Live状态,并根据检测结果将所述备链路对应端口的端口状态设置为Live状态或者非Live状态;
所述网络设备在收到报文时,如果所述报文匹配到的流表对应Group表,则执行所述Group表中的第一个处于Live状态的端口对应的动作指令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Group表内记录了目的网络设备的介质访问控制MAC地址、检测周期、检测时间间隔;所述网络设备将端口的端口状态设置为Live状态或者非Live状态的过程,具体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构造目的MAC地址为目的网络设备的MAC地址的第一检测报文,并按照第一检测时间间隔周期性的通过所述主链路对应端口发送所述第一检测报文;如果在第一检测周期内收到所述目的网络设备返回的第一响应报文,则所述网络设备确定所述主链路未发生故障,并将所述主链路对应端口的端口状态设置为Live状态;如果在第一检测周期内未收到所述目的网络设备返回的第一响应报文,则所述网络设备确定所述主链路发生故障,并将所述主链路对应端口的端口状态设置为非Live状态;
所述网络设备构造目的MAC地址为所述目的网络设备的MAC地址的第二检测报文,并按照第二检测时间间隔周期性的通过所述备链路对应端口发送所述第二检测报文;如果在第二检测周期内收到所述目的网络设备返回的第二响应报文,则所述网络设备确定所述备链路未发生故障,并将所述备链路对应端口的端口状态设置为Live状态;如果在所述第二检测周期内未收到所述目的网络设备返回的第二响应报文,则所述网络设备确定所述备链路发生故障,并将所述备链路对应端口的端口状态设置为非Live状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接收来自SDN控制器的Openflow Group消息,所述Openflow Group消息中携带目的网络设备的MAC地址、检测周期、检测时间间隔,且所述Group消息用于触发网络设备生成Group表;或者,
所述网络设备接收来自SDN控制器的Group修改消息,所述Group修改消息中携带目的网络设备的MAC地址、检测周期、检测时间间隔,且所述Group修改消息用于触发网络设备修改本网络设备上当前存在的Group表。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分别对主链路和备链路进行检测的过程,具体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通过连通错误检测CFD检测方式对所述主链路进行链路检测,或者,所述网络设备通过操作管理维护OAM检测方式对所述主链路进行链路检测;所述网络设备通过CFD检测方式对所述备链路进行链路检测,或者,所述网络设备通过OAM检测方式对所述备链路进行链路检测。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分别对主链路和备链路进行检测之前,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当所述主链路对应端口为故障DOWN状态、或阻塞BLOCK状态、或学习LEARN状态时,所述网络设备不对所述主链路进行检测,直接将所述主链路对应端口的端口状态设置为非Live状态;当所述主链路对应端口为UP状态、或转发Forward状态时,所述网络设备执行对所述主链路进行检测的过程;
当所述备链路对应端口为DOWN状态、或BLOCK状态、或LEARN状态时,所述网络设备不对所述备链路进行检测,直接将所述备链路对应端口的端口状态设置为非Live状态;当所述备链路对应端口为UP状态、或Forward状态时,所述网络设备执行对所述备链路进行检测的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97682.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电子终端
- 下一篇:能追踪并适应人眼睛的灯光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