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C9芳烃萃取精馏间、对甲乙苯的组合萃取剂及分离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497641.2 | 申请日: | 2014-09-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0350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4 |
| 发明(设计)人: | 田立达;顾军民;韩诚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C07C7/08 | 分类号: | C07C7/08;C07C15/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sub 芳烃 萃取 精馏 乙苯 组合 分离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工分离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从C9芳烃混合物中萃取精馏间、对甲乙苯的组合萃取剂及分离方法。
背景技术
间、对甲乙苯是合成氯甲基苯乙烯和氧化制甲基苯甲酸的优良原料,其脱氢产物也用途广泛。然而,由于C9芳烃混合物中各组份的沸点十分接近,所以很难用常规方法实现C9芳烃混合物中分离间、对甲乙苯。
目前,精密精馏和催促精馏的方法是从C9芳烃混合物中分离间、对甲乙苯主要采用的方法。
文献CN101723790A公开了一种从C9芳烃混合物中分离间、对甲乙苯的精密精馏方法。包括将C9芳烃混合物通过加压脱重塔,将加压脱重塔塔顶引出的轻组分通过减压脱轻塔,由脱轻塔塔釜得到间、对甲乙苯的方法。但该方法所需理论板数和回流比较高。
文献CN102372576A公开了一种从C9芳烃混合物中分离间、对甲乙苯的催促精馏方法。催促剂为乙腈和丙腈中的一种。催促剂的加入使目的组分更快脱离液体表面而转移进入汽相,有别于萃取剂。
为了解决现有C9芳烃混合物中间、对甲乙苯分离的技术问题,开发一种从C9芳烃混合物中分离间、对甲乙苯的组合萃取剂及萃取精馏方法是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是C9芳烃混合物中间、对甲乙苯难以分离,提出了一种C9芳烃混合物萃取精馏间、对甲乙苯的组合萃取剂。采用本发明的组合萃取剂可高效实现C9芳烃混合物萃取精馏间、对甲乙苯。该技术方案具有萃取剂低毒、用量小的特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二是采用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所述的组合萃取剂对C9芳烃混合物中间、对甲乙苯进行萃取精馏的方法,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较好的分离间、对甲乙苯,具有分离效果高的优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C9芳烃混合物萃取精馏间、对甲乙苯的组合萃取剂,包括甲组分和乙组分,其中,甲组分为棕榈酸酯,选自棕榈酸异丙酯或/和棕榈酸异丁酯,乙组分为硫氰酸盐或/和醋酸盐,硫氰酸盐选自硫氰酸钾或/和硫氰酸钠,醋酸盐选自醋酸钾或/和醋酸钠。
上述技术方案中,以组合萃取剂总质量计,其中,杂质的质量分数大于等于0且小于等于2%;以组合萃取剂中甲组分和乙组分的总质量计,其中,甲组分的总质量分数大于等于80%且小于等于90%,乙组分的总质量分数大于等于10%且小于等于20%;以乙组分的总质量计,其中,硫氰酸盐的总质量分数大于等于50%且小于等于100%,醋酸盐的总质量分数大于等于0且小于等于50%。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组合萃取剂和C9芳烃混合物的质量比范围为0.3~0.6。
上述技术方案中,甲组分优选为棕榈酸异丙酯和棕榈酸异丁酯,乙组分中,硫氰酸盐和醋酸盐,其中甲乙两组分优选的质量比为(84~90):(10~16),乙组分中硫氰酸盐与醋酸盐优选的质量比(50~77):(50~23)。
上述技术方案中,最优选的技术方案为甲组分优选为棕榈酸异丙酯和棕榈酸异丁酯的混合物,乙组分优选为硫氰酸钾、硫氰酸钠、醋酸钾和醋酸钠的混合物,其中甲乙两组分的质量比为(84~87):(13~16),乙组分中硫氰酸钾、硫氰酸钠、醋酸钾与醋酸钠的质量比为(31~38):(36~32):(24~16):(9~14),萃取剂和C9芳烃混合物的质量比为0.49~0.6。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二,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采用以上所述组合萃取剂,从C9芳烃混合物中分离间、对甲乙苯的萃取精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C9芳烃混合物引入重组分脱除塔进行间歇精馏,重组分脱除塔塔顶设置积液罐,重组分脱除塔塔釜采出偏三甲苯和连三甲苯,塔顶物流从下部引入萃取精馏,组合萃取剂物流从上部引入萃取精馏塔,两者错流接触;萃取精馏塔塔顶采出间、对甲乙苯,塔釜流股进入溶剂回收塔;溶剂回收塔塔顶采出邻甲乙苯和均三甲苯,塔釜采出组合萃取剂物流,组合萃取剂物流引入萃取精馏塔上部循环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9764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指纹POS机
- 下一篇:红外感应式出租车计价器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